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民心工程”

2023年10月16日10:03 来源:河南法制报

□峻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10日至13日在我省郑州、开封、三门峡调研时,对政法机关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于预防、立足于调解,认真推进矛盾纠纷化解这项“民心工程”。

陈文清同志在调研中第一次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民心工程”,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于预防、立足于调解,认真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引导我们把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作为“民心工程”进一步抓紧抓实抓好。这对于全国政法工作和平安建设工作有个深刻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何为“民心工程”,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得民心、顺民意、护民安之举,为群众排解心头烦恼,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为群众营造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就是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把群众的身边事处理好、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矛盾问题处理好、把影响发展利益的问题解决好,让群众过上平安无忧的生活,享受新时代发展的美好成果。

把群众的大事小情办好了,把群众的公平利益维护好了,把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化解好了,就是得民心、顺民意、保民安的“民心工程”。

平安稳定是群众的第一需求,也是民生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毫无疑问,群众放心、基层稳定、社会和谐的大环境是群众最需要的。

可以说,各类矛盾纠纷的化解,一头连着百姓利益,一头连着公平正义,一头连着政府关爱。只有踏踏实实地把“民心工程”做好,和谐稳定才能有保障基础,经济社会才能高质量发展。

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是各级政法机关的重要职责,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围绕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社会生活环境的更高需求,各级政法机关和平安建设成员单位,必须主动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立足于预防、立足于调解,力争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群众的和美幸福。

“民心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竭心尽力、齐心协力。既要各级干部履职尽责,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源头治理,把化解矛盾纠纷的重心放在防范、定在基层、守在源头;又要大力促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档升级,持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的需求。要通过“线上+线下”全时空、无盲区守候,把矛调诉求送到小屏上,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调的是矛盾纠纷,解的是民意民心。只要依靠群众的智慧力量,一切问题的解决都会事半功倍。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需要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这道防线作用,以公平正义、合情合理为标准去调解矛盾纠纷,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成讼之前。

站稳人民立场,坚守公平正义;依靠群众力量,坚守法治底线。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进程中,我们要把矛盾纠纷化解这项“民心工程”做得更加扎实有效,力争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制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