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 王晶雅
近年来,西峡县法院五里桥法庭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创新凝练出“西语和风”家事少年审判品牌,以“细分服务、法语绵长、联动和合、助力家风”理念推动家事审判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把矛盾纠纷处理在法庭、调处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有效预防了家事纠纷中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以实际行动助推“三不四零”目标责任建设,将家事审判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在司法一线守护着万家灯火,在人民心中绘就了美好“枫”景。
创新举措织就家庭“解纷网”
熟人间的家事纠纷,症结在于根源性的情感纠葛,五里桥法庭家事审判团队采用“三引导一评议”特色工作法,引导双方在庭审中打开心结,倾诉心声,又利用亲属会议室,邀请双方亲属共同化解矛盾纠纷,促成双方达成和解,避免家庭破裂。
把准了家事案件的“脉”,五里桥法庭对症下药,不断创新审判理念,在离婚纠纷中探索圆桌审判,设置8个特色功能室营造柔和氛围降低对抗情绪,推行“三引导一评议”特色工作法引导双方当事人认清错误,帮助树立健康婚姻观,助推夫妻关系修复。坚持常态化判后回访,依托审判团队,成立回访小组,对以判决方式结案的家事案件和涉老涉小案件,建立回访台账,对回访发现的问题,制订处理方案,及时会同基层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跟踪处理,实质化解矛盾。
多方联动筑就安全“保护墙”
“有了这份保护令,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近日,杨女士收到了五里桥法庭法官现场送达的人身安全保护令,这也是五里桥法庭依法发出的第二份《人身安全保护令》。
遭受丈夫李某家暴后,杨女士选择报警,并向五里桥法庭咨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流程。经依法审查,法官认定,申请人杨女士符合申请条件,遂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及时保护了妇女合法权益。五里桥法庭还与当地妇联、社区进行合作,安排心理咨询师为杨女士进行免费心理疏导。
在人身安全保护上下足功夫的同时,五里桥法庭也紧盯家庭教育工作。今年6月,五里桥法庭发出西峡县法院首份《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并建立起《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随案发放机制,促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凝聚力量搭建调解“联合线”
“我要起诉我的儿子,他不养我!”前不久,一位八旬老太拄着拐杖来到五里桥法庭,要求儿子负起赡养义务。
类似这种控诉子女不孝的情况时有发生,五里桥法庭的法官们总会详细了解情况,细致答复问题,及时劝慰开导。
为了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五里桥法庭党支部与辖区党委政府成立联合党支部,视情况召开联席会议,邀请案件当事人所在区域党员参与具体案件调解。同时聘请两名在家事方面具有深厚经验的驻庭调解员,专门开展家事调解工作。同时,五里桥法庭常态化联络当地热心调解工作、有社会威望的人员,担任家事调解员、情感观察员、心理疏导员,形成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同心圆”,搭建起一条矛盾纠纷共化解的“联合线”。
家风家教融入治理“新格局”
五里桥法庭聚焦家风和谐融入基层治理,创建南阳市首家“家风家教示范基地”,通过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家庭教育实境课堂和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常态化开展优良家风家教宣传活动,打造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党性和家风教育示范基地,倡导正确家庭观。持续开展“车载法庭”巡回审判,用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教育群众,努力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宣传效果。
结合审判实践,五里桥法庭发布以“司法统计分析+司法建议+典型案例”为内容的《家事审判白皮书》,加强审判业务团队与党委政府、公安、民政等部门的沟通联络,推动家事审判与服务社会综合治理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