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与天涯 心安即是家 ——专访热播电视剧《此心安处是吾乡》总编剧、河南籍著名剧作家刘卫兵

2023年11月24日11:20 来源:河南法制报

□河南法制报记者 李东红 李葆童 路梦蝶 林栋/文图

情系故乡

“一直以来,我都会把对河南老家的感情写在我的作品里。”央视热播电视剧《此心安处是吾乡》总编剧、著名剧作家刘卫兵来自河南开封,豫东平原的黄土地是他创作的底色,也是生命的底色。

p53_b.jpg

在接受河南法制报记者采访时,他的面庞略带沧桑。朴实的衣着和眼中的真诚,无不透露着豫东汉子特有的那种粘着泥土、让人踏实的气息。

“我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把老家河南的精气神融入到作品中。”刘卫兵把河南人的这种精神物质融入到创作之中。“借用诗人艾青的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他十分感谢家乡人对他的关注和支持,借助河南法制报,向家乡人表达最深沉祝福:“愿每一个河南老家人平安、幸福。”

走进剧中

当前,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剧——《此心安处是吾乡》火了。此剧一经播出,即刻在广大政法干警的朋友圈内刷屏,不仅成为群众街谈巷议的话题,也能让很多领导干部从中学习社会治理经验,被很多基层工作者视为教材。

p32_b.jpg

这部由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委综治信息中心指导的剧作,刻画了基层干部扎根一线、心系民生,努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群像,描绘出一幅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的美丽画卷。

如何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展现“枫桥经验”在传承与发展中的蓬勃生命力?作为河南人,总编剧刘卫兵在创作中是否融入了河南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河南法制报记者于近日专程前往北京,对刘卫兵进行专访,聆听他讲述《此心安处是吾乡》背后的故事……

谈缘起:热爱、探索、挑战 关注政法 五年“磨”一剧

谈起创作政法剧的最初缘由,刘卫兵回忆说,当时他对《今日说法》5周年特别节目的片尾曲中的一句歌词——“你有一个说法,我有一个说法”记忆深刻,对老百姓间的矛盾纠纷产生了兴趣,此后开始积累大量法治素材,直到以一个基层法庭为视角,创作出《小镇大法官》。随后,他又开始对基层的法治与德治问题进行整体思考,《此心安处是吾乡》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初具雏形。

为了更好地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探索基层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作用,刘卫兵在2018年关注到了“枫桥经验”55周年纪念大会。为准确把握“枫桥经验”的深刻内涵,他先后到浙江诸暨、福建泉州等地走访调研,深入当地综治中心,和许多基层干部、人民调解员及矛盾纠纷当事人沟通交流,了解了诸多关于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元素。他认为,“枫桥经验”是建设平安中国非常重要的契机,是独有的中国经验和模式,是中国智慧的创新性呈现。

基层社会治理涉及面广,如何能够将“枫桥经验”艺术化呈现,将涉及的多个部门纳入创作中,展现宏大的社会问题?刘卫兵表示,从当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谈目标:搭建民意桥梁 立足“三新” 打破与观众间的那堵“墙”

“新时代对每个行业都有新要求,尤其是想要艺术再现基层治理这样宏大的题材,更要考虑如何拉近和观众的心理距离。”刘卫兵感慨道。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社会的不断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新问题、新考验,对我国法治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更加多元化。在《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创作之初,刘卫兵立足“三新”,使整部剧更契合当今时代,更真实反映“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打破编剧创作与观众之间的那堵‘墙’,激发观众共鸣,这是想要最终达到的效果。”

●新人物新思维

从“新人”身上展现“枫桥经验”顺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魅力。刘卫兵在走访时了解到,一些基层调解员虽年龄不算小,但也是“新人物”,坚持在实践中摸索,及时调整调解思路和方法。他们的努力付出,最能彰显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强大生命力。回到剧中,退休老民警杨铭安代表的虽是老一代调解员,但他们坚持边实践边学习,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独特的调解方法,且不断用实践验证其有效性。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替中,他们成长进步,最终兑现了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承诺,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新事物新方法

新事物的出现推动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刘卫兵发现,当代很多问题矛盾都是新出现的,如剧中展现的电信诈骗、网约车纠纷、网络侵权等,都伴随新时代、新技术而产生,且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以前的调解中未曾遇到。“现在出现了,就激发了我们对社会治理的新思考,所以这些都要写进来。”刘卫兵说。为根治网约车乱象,剧中主人公肖立明亲自体验当网约车司机,通过调研了解真实情况,顶住各方压力,坚决整顿网约车平台,最终让网约车平安上路。生活中,也正是无数像肖立明这样的基层法治工作者,在实践中学习总结,用一次次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搭建起一座座沟通党心民心的连心桥。

●新思路新格局

立足事件剖析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作之初,刘卫兵积累了大量案例素材,通过融会贯通,甚至将众多案例浓缩在一个情节中,以期能够完整地呈现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如何运作,如何将一个个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于诉前的。剧中,化学女博士张哲遭遇“杀猪盘”,综治中心启动联动机制,多方阻止其向骗子汇款,有效避免了财产损失,同时也用事实揭穿了爱情骗局,“姐姐”般的张凤娇以心交心,抚慰张哲受伤的心灵,帮她开启新生活;建筑材料供应商孙强被老赖唐浩然恶意拖欠工程款,受尽屈辱。社会综治中心通过各级网络系统曝光平台,多渠道监管失信人,让老赖无处遁形,并以亲情为突破口,促其迷途知返,重回正道。一个个鲜活的基层治理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基层平安建设工作者为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作出的努力。

谈创作:体现“和谐”“希望” 辩证“破”“立” 抓牢“枫桥经验”核心要义

访谈中,刘卫兵还向河南法制报记者科普了政法题材剧的创作,谈到很多相关剧都立足于写一个“破”的故事,如近几年大热的扫黑题材剧及刑侦剧等,讲述的是如何“破局”。《此心安处是吾乡》则相反,从政法工作经验切入,讲述一个个“立”的故事,通过每一个人物和事件,最终要立下一个“规矩”、一个“次序”,从而去完善我们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让每个人都回归本位

在“立”的过程中,该剧回答了“什么是‘枫桥经验’”“‘枫桥经验’对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等问题,即在化解矛盾纠纷中,让每个人的诉求都得到满足,继而回归本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比如在同一个场地,跳广场舞和打篮球发生了冲突,调解的目的不是让其中一方让给另一方,而是让双方都得到满足。双方通过约定具体使用时间,最终让广场舞回归广场舞,打篮球回归打篮球,各自回到各自本来的角色中,这才是调解。”刘卫兵讲述他理解的“枫桥经验”时,举了这么个例子。

剧中,主人公肖立明是一位法学博士,属于理论强但实践弱的年轻干部。最初担任综治中心主任时,他能走进群众的家门,却走不进群众的“心门”。因工作经验不足,他时而误伤当事人的情感,继而四处碰壁,但最终克服困难,成长为化解百姓难题的行家里手。肖立明的经历也是生活中许多平安建设工作者的亲身经历,他是全国无数个奋战在矛盾纠纷化解一线的人民调解员的缩影。

●用真心真情传递温暖

调解是要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只靠说好话解决不了问题,这也是刘卫兵在走访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的。积累素材时,他遇到一个枫桥镇当地父子矛盾的案例,儿子因多年前父亲外出务工,对自己疏于照顾,而对父亲结下怨气,工作后长期不回家,不与父亲沟通见面,双方误解越来越深,导致父亲要将房产赠予第三方。

负责该案件的调解员通过走访调查、梳理情况,找到了当年父亲在外时写给儿子但始终未寄出的生日贺卡。儿子看到这张贺卡时,对父亲多年的怨气一下就释然了,父子间的矛盾顽疾被化解,从而避免了儿子可能去找第三方理论,导致矛盾升级的后果。矛盾成功化解的关键,就是调解员找到了症结所在,并通过努力找到了当年的那张贺卡。

要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需要调解员用自己的真心真情面对双方,让当事人感受到温暖。

谈意义:放大基层光亮 弘扬法治 追寻平安建设进程

谈到对调解工作的认识,刘卫兵说,为让剧本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枫桥经验”的真正内涵,创作中,他对矛盾调解进行本质上的思考,认识到人民调解要坚守法律底线,矛盾调解并不是妥协,须在合法的基础上合理合情。影视剧的创作更要坚守这一原则,调解时的各让一步,是情绪上、感情上各让一步,但触及法律问题的,一步也不能让。在这部剧的创作和拍摄过程中,始终有平安建设工作者及法、检、公、司系统内专业人员参与,对整部剧进行法律上的指导。

“双方情绪可以后退,但我们在道理上必须找到终点。调解时把双方‘逼’回到一个公平的位置,但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底线是必须要坚持的,这也体现了‘枫桥经验’的原则与进步。”刘卫兵说。

乡土中国,历来有“无讼”的价值追求和对“和合”之道的期许,这在中华文化中俯拾皆是。像刘卫兵一样,有无数中原游子离家求索,最终追寻的就是一个“安”字。正如剧名——《此心安处是吾乡》,“吾乡”在何处?何处才能寻到这个“安”?我们在很多基层平安建设工作者身上可以找到答案,他们把“心”交给工作,交给百姓,真正的“安”处,是在心之归处。故而,有了白居易那句诗:“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而这,也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奥义所在。

基层声音

“这部关于‘枫桥经验’的片子成了我每天下班后的必追剧,里面的情节和我们基层调解工作非常贴近,也反映出了基层调解工作的不易。每当看到感人的地方,我都会更加坚定要将调解工作做好的决心。”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司法局驻法院调解室专职调解员 张春菊

“平安建设基层工作者能够被央视一台的热播剧所讴歌,作为其中一员,我感到十分荣幸。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用好各项平安建设机制,努力让郑州航空港区更和谐,营商环境更优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平安建设促进中心副主任 闫涛

“这部剧非常贴近现实,很多情节在具体工作中都能遇到,我们从中还学到了一些调解技巧,希望在今后的调解工作中能够持续作出贡献,让当事人更加满意。”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法院调解员 张超亮

人物名片

p55_b.jpg

刘卫兵,河南开封人,国内著名影视剧编剧、作家,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代表作有《美人依旧》《小镇大法官》《蓝焰突击》《沙县小吃》《钱学森》《此心安处是吾乡》等,其中多部为政法题材剧,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全军重大奖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制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