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赵冕:运动扭伤处理全攻略

2025年03月11日16:55
【查看证书】

运动扭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动伤害,多因不当的运动姿势、过度使用或外力冲击导致。扭伤可引起局部软组织的水肿、瘀血、撕裂等,严重时甚至可能伴有撕脱性骨折。因此,掌握正确的扭伤处理方法对于减轻痛苦、加速康复至关重要。

一、扭伤后的初步处理

在扭伤发生的初期,迅速而正确的初步处理对于减轻伤害、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扭伤后的初步处理主要包括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RICE原则)。

休息(Rest)

扭伤发生后,应立即停止运动,避免受伤部位进一步受力。休息不仅有助于减轻疼痛,还能防止扭伤加重。如果继续活动,可能会加重软组织损伤,延缓恢复时间。

冰敷(Ice)

冰敷是扭伤初期处理的关键步骤。冰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扭伤后应立即用冰块或冰袋进行冰敷,每次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重复一次。冰敷时,可用毛巾或布包裹冰块,以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

加压包扎(Compression)

加压包扎能够减少出血和渗出,限制肿胀范围。用弹性绷带或纱布对扭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但包扎要适度,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后,应定期观察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情况,如出现麻木、发凉等症状,应及时松开绷带。

抬高患肢(Elevation)

抬高患肢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在躺下或坐姿时,可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回流。抬高患肢时,应注意保持肢体舒适,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不适。

二、药物治疗

扭伤后,药物治疗也是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消炎药、活血类药物和外用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药

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具有消炎、镇痛作用。扭伤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这些药物,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但需注意,非甾体类消炎药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副作用,使用时需谨慎。

活血类药物

活血类药物如云南白药气雾剂、跌打丸等,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吸收,减轻肿胀和疼痛。这些药物可局部使用或口服,具体用药方式需根据伤情和医生建议确定。

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红花油、扶他林软膏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扭伤后,可将这些药物涂抹于受伤部位,轻轻按摩至吸收。但需注意,外用药物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先进行过敏测试。

三、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扭伤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物理治疗,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减轻粘连和僵硬。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冷敷、热敷、按摩和理疗等。

冷敷

扭伤初期,冷敷是减轻肿胀和疼痛的有效方法。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渗出。扭伤后应立即进行冷敷,每次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重复一次。冷敷时,可用冰块或冰袋进行,也可用冷水浸泡受伤部位。

热敷

扭伤48小时后,出血和渗出基本停止,此时可进行热敷。热敷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瘀血吸收和肿胀消退。热敷可用热毛巾、热水袋或热疗仪进行,每次敷20-30分钟,每天2-3次。热敷时需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

按摩

扭伤后期,适当的按摩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减轻粘连和僵硬。按摩时,可采用揉、捏、推、按等手法,对受伤部位进行轻柔的按摩。但需注意,按摩应在扭伤基本恢复后进行,且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加重损伤。

理疗

理疗是利用物理因子对人体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超声波、红外线、电磁波等。理疗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和疼痛。扭伤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理疗,以促进康复。

四、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扭伤,如韧带撕裂、肌肉断裂或撕脱性骨折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够修复受损组织、恢复关节稳定性、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

手术治疗前,需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手术方案和时机。手术后,需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手术部位的恢复和功能重建。

五、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是扭伤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康复锻炼,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

早期康复锻炼

扭伤早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柔的康复锻炼,如关节屈伸、肌肉收缩等。这些锻炼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吸收和肿胀消退,同时有助于保持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中期康复锻炼

扭伤中期,随着肿胀和疼痛的减轻,可适当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和范围。此时可进行一些主动的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但需注意,锻炼时应避免过度用力或过度活动,以免加重损伤。

后期康复锻炼

扭伤后期,随着组织的逐渐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可进行更全面的康复锻炼。此时可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如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等,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可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整体身体素质。

六、预防措施

为了降低运动扭伤的风险,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

充分热身

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能够提高肌肉温度和关节灵活性,减少受伤风险。热身活动应包括关节活动、肌肉拉伸和轻度有氧运动等。

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

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护和支撑,降低受伤风险。如跑步时选择有良好缓冲和支撑功能的跑鞋,打篮球时佩戴护腕、护膝等护具。

学习正确的运动技巧

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在进行某项运动前,应了解该运动的规则和技巧,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能够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的损伤。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或强度。

加强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降低受伤风险。可进行一些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核心力量训练动作,以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

保持良好的运动环境

保持良好的运动环境能够降低受伤风险。如确保运动场地和设施的安全性,避免在湿滑或不平的地面上进行运动;在运动时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户外运动等。

总之,运动扭伤虽然常见,但通过正确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率和减轻其影响。本文详细介绍了运动扭伤的处理步骤、注意事项以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帮助您全面了解并有效应对运动扭伤。在运动过程中,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遵循科学的运动方法和原则,享受健康、快乐的运动生活。

镇平县黑龙集卫生院  外科  赵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