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景帅彬: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疗法优势

2025年03月27日15:53
【查看证书】

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是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面对这一挑战,中西医结合疗法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现状与挑战

(一)疾病特点

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是指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高血压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二)治疗现状

目前,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以西医为主,包括降压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调脂治疗等。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病情,但长期使用也可能带来副作用,如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等。此外,部分患者对西药的敏感性较低,治疗效果不佳。

(三)面临的挑战

个体差异大: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等,这使得单一的治疗方案难以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并发症多: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这些并发症的存在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

长期管理困难:高血压心脑血管病需要长期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但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难以坚持长期治疗。

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理论基础

(一)中医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认识

中医将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归为“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脏腑功能。

(二)西医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认识

西医认为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血压升高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过程有关。治疗上以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调脂等为主,旨在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三)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

中西医结合疗法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与西医的精准诊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旨在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通过中医的调理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通过西医的精准治疗,可以快速控制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势

(一)个体化治疗

辨证施治: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将患者分为不同的证型,如肝阳上亢型、痰湿中阻型、瘀血阻络型等。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中药方剂和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实现个体化治疗。

精准用药:西医通过血压监测、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手段,精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靶器官损害情况。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更加精准地选择降压药物和其他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二)多靶点治疗

中药的多靶点效应: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可以同时调节人体的多个生理病理过程。例如,某些中药既可以降压,又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从而发挥综合治疗作用。

西医的精准治疗:西医通过针对特定的病理过程进行治疗,如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将中药的多靶点效应与西医的精准治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三)减少副作用

中药的调理作用:中药在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气血和脏腑功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中药的调理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和症状,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例如,某些中药可以缓解西药引起的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西药的对症治疗:西药在快速控制病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西药的对症治疗,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将中药的调理作用与西药的对症治疗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四)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症状: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通过中药的调理作用和西药的对症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如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等。这些症状的改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预防并发症: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中药的调理作用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五)长期管理

中医的养生之道:中医强调养生之道,提倡通过饮食调理、情志调节、起居有常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些养生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西医的定期随访:西医通过定期随访和检查,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结合中医的养生之道和西医的定期随访,可以实现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长期管理。

四、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应用实例

(一)病例介绍

患者张某,男性,65岁,因反复头晕、头痛就诊。经检查发现血压升高,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西医诊断为高血压2级(中危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型眩晕。

(二)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给予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控制血压;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给予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

中医治疗:给予中药方剂(如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息风止眩;配合针灸治疗(如针刺百会、风池、曲池等穴位)调和气血、舒筋活络。

(三)治疗效果

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血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复查示心肌缺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包括个体化治疗、多靶点治疗、减少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和长期管理等。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未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相信中西医结合疗法将在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鲁山县中医院  心病科  景帅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