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路建桥:感冒为何不建议滥用抗生素

2025年10月29日16:08
【查看证书】

在日常生活中,感冒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每当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感冒症状时,不少人会自行服用抗生素,认为这样能快速治愈感冒。然而,医学专家反复强调,感冒时不建议滥用抗生素。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将从感冒的病因、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以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等多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释。

一、感冒的病因与抗生素的“无能为力”

(一)感冒的常见病因

感冒主要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等。这些病毒会侵犯人体的上呼吸道,导致鼻腔、咽喉等部位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引发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咽痛等症状。流行性感冒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症状通常比普通感冒更严重,除了上呼吸道症状外,还可能伴有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它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等。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破裂,细菌失去保护而死亡;四环素类抗生素则能与细菌核糖体结合,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或抑菌的效果。

(三)抗生素对病毒感冒无效

从上述感冒的病因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可以看出,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起作用的,而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与细菌在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上有很大的差异,抗生素无法干扰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因此,当人体感染病毒导致感冒时,服用抗生素并不能直接杀灭病毒,也不能缓解感冒症状,更无法缩短感冒的病程。

二、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健康风险

(一)引发不良反应

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容易引起过敏,轻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重者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此外,抗生素还可能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例如,某些抗生素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一些抗生素还具有肾毒性,可能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导致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

(二)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甚至完全不敏感的现象。当人体滥用抗生素时,细菌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会发生基因突变,产生能够抵抗抗生素的机制。例如,细菌可能会产生一种酶来分解抗生素,使其失去活性;或者改变自身的细胞膜结构,阻止抗生素进入细胞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今,已经出现了许多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超级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这些超级细菌一旦感染人体,治疗将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无药可用的局面。

(三)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平衡

人体的肠道、口腔、皮肤等部位存在着大量的正常菌群,它们与人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人体的微生态平衡。正常菌群可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等。然而,滥用抗生素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杀灭体内的细菌,包括有益的正常菌群。当正常菌群被破坏后,有害菌就可能趁机大量繁殖,引发二重感染。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引发伪膜性肠炎,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腹泻、腹痛等症状。

三、正确应对感冒的方法

(一)普通感冒的自我护理

对于普通感冒,一般具有自限性,即不经过特殊治疗,症状也会在 7 - 10 天左右逐渐缓解。在感冒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病情的恢复。同时,要多喝水,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在饮食方面,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物理方法来缓解感冒症状,如用热毛巾敷鼻可以缓解鼻塞;用淡盐水漱口可以减轻咽痛。

(二)合理使用缓解症状的药物

如果感冒症状比较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例如,对于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对于鼻塞、流涕等症状,可以使用伪麻黄碱、氯雷他定等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对于咳嗽症状,可以使用右美沙芬、氨溴索等止咳祛痰药。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感冒的根本原因,且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三)流行性感冒的特殊处理

流行性感冒由于症状较重且传染性强,除了进行上述的自我护理和使用缓解症状的药物外,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等),建议在发病早期(48 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同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自行滥用。

四、如何避免抗生素滥用

(一)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

公众应加强对感冒和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了解,认识到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感冒无效。不要一出现感冒症状就自行要求医生开具抗生素,也不要自行购买抗生素服用。可以通过参加健康讲座、阅读科普文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

(二)医生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用药指征。只有在明确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尽可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包括用药剂量、疗程等。同时,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三)加强监管和管理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抗生素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管。规范抗生素的销售渠道,禁止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销售抗生素。加强对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对滥用抗生素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感冒时不建议滥用抗生素是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感冒无效,且滥用抗生素会带来诸多健康风险,如引发不良反应、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平衡等。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感冒的病因,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法,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共同维护身体的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安全。

宁陵县张弓镇中心卫生院  全科  路建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