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报全媒体记者 李东红 李葆童 岳明 何永刚 吕曈 贾鹏虎 见习记者 朱思洁
留下来:与群众干在一起
村里来了个“穿警服的驻村队长”,刚到西李村时,街上的百姓见李照增穿着警服,都不敢接近。
一天,下着大雨,村民李春光因他的养鸡场有大量积水而急得直跺脚。正在村里查看水情的李照增知道情况后,将手里的伞一扔、鞋一脱、裤腿一挽,跳进鸡场里徒手抠泥土疏水。李春光见状立刻回家拿铁锹,两人一起忙活半天,终于疏通了积水。从那以后,李春光逢人就说,老李真是个干实事的好警察!
李照增来到西李村后,不分昼夜地在村子里忙活,村里大事小情总少不了他的身影。扫大街、捡垃圾、修屋顶、干农活,他跑得比谁都快。有时,街坊邻居吵架闹矛盾,李照增不仅找各种方法调解纠纷,必要时还会回警务室拿法律宣传册发给当事人。他刚到西李村时穿的皮鞋也换成了黑布鞋,鞋上、裤腿上经常沾满泥土。“不执行任务的时候,我在村里基本不穿警服,干活方便。”李照增说着,拍拍裤腿上的土。
久而久之,李照增用真心真情打动了西李村村民。当时的村里没有主要干部,村民们纷纷在小纸条上写下李照增的名字,推选他为村党支部书记。“群众期待的眼神让我决定留在这里,与群众干在一起。”回忆至此,李照增感慨万分,眼角闪着泪光。
走进去:给百姓解决问题
“照增,那两家人又因为地界纠纷吵起来了!”闻声,李照增立刻带领辅警赶往现场,发现两家人正在街口推搡谩骂。李照增让辅警疏散围观群众,把两家人拉开,说道:“咱这土地确实承包年限久了,地界模糊不清了,有话好好说,有问题咱想办法解决!”
因为这件事,两家人已经吵了多年,加上脾气都火暴,外人谁都不敢招惹。为防止矛盾升级,李照增往两家跑了一趟又一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他建议两家各退一步,不再执着地追究刚分地时的地界划分,而按照现在双方实际耕种的总地亩数和生产队分地时各家限定的人口数进行划分,彻底解决地界问题。
两家同意李照增提出的方案。在两家人和村里老党员的见证下,重新划清了地界,两家地界纠纷就此顺利化解。
“只有走进去,才能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每一家都有故事,哪一家的情况我都清楚。”走在村里,李照增随时就能说出每一家的情况。
蹲下身:帮困难群众
“我不是超人,但我会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尤其是困难群众,更不能落下……”
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棍,李照增别开了一扇红色的木门。平时,这扇门从里面锁着,谁进来都得挨骂,除了李照增。这是他最牵挂的一户,平时经常会到这家看看。
“亮!亮!量血压了吗?”李照增隔着堂屋的门缝往里看看,见没人又转身去了东边一间屋子——李亮的卧室。李照增介绍说,李亮有精神障碍,还不到40岁,父母早已离世,平时一个人住在这个院子里。李照增仔细查了相关政策,帮李亮申请了补助金,还自掏腰包为他添置了家具和生活用品。“亮,屋里的垃圾,你记得多收拾收拾……”说话间,李照增蹲下来帮他收拾起了家务。
今年村里统一缴纳医疗保险费时,有人向李照增反映,村里的文东、卫东两兄弟都不愿意出钱缴纳老母亲的医保费,为此还差点断亲。李照增立刻把两兄弟叫到一起,耐心给他们讲古今孝亲敬长的故事,还向二人普及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知识。最终两人羞愧不已,当即为老母亲缴纳了医疗保险费。李照增把村里每一家的事都装在心里。
在西李村的6年间,李照增成功调解了邻里纠纷百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