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光故事之许昌篇:“黄金入库”12年蝶变

2023年11月30日17:12 来源:河南法制报

□河南法制报全媒体记者 仲晓菲 侯钦晓 李俊晓 胡斌 孙梦飞 张可 苏海燕

12年前,为支援南水北调工程,地处丹江口库区的南阳市淅川县192户移民背井离乡,搬迁至许昌市襄城县库庄镇,组成黄桥社区。因为社区有黄姓和金姓两大姓,这次移民搬迁就被戏称为“黄金入库”。

“俺孩儿在县城开修车店,孙子和孙女都去上学了,俺老两口现在算是享清福了。”68岁的郑银成一边侍弄着院子里的花草,一边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阳光暖暖的,斜照在人的脸上,老人眼眯成了一条缝。

12年前,刚到许昌市襄城县库庄镇时,郑银成有一肚子委屈。在位于丹江口库区的南阳市淅川县老家时,他每天开着拖拉机给人送货,日子过得很踏实。移民搬迁后,他一下子失去了生活方向,以后咋赚钱?一连串的问题搅得他寝食难安。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不少乡亲们,他们思想波动大,经常吵闹,社区一度较乱。

为找到“病根”,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上级党委政府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带着社区干部走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挨家挨户做工作,及时解决困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群众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心也就稳了下来。2014年,社区成立了第一届“两委”班子,各项事业步入快车道。

“这些年,他和‘两委’人员带着全社区人往前奔,这日子越过越滋润。”看到黄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金明涛,郑银成对他直竖大拇指。

在库庄镇党委的指导下,黄桥社区党支部为每名党员悬挂“党员之家”标示牌,规范“三会一课”制度等,让群众感受到党群“心连心”,服务“零距离”。

为让群众快速适应新生活,黄桥社区积极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将192户划分为3个大网格、16个小网格,组织网格员、包村民警、志愿者、居民代表等30余人成立志愿服务队,坚持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收集、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民生实事在网格中办理,社区连续8年未出现一例信访案件。

走过一片绿油油的麦田,穿过郁郁葱葱的竹林,河南誉都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的牌子映入眼帘。金明涛说,这是该村推行“党建+经济”模式,为农民增收引进的项目之一。

黄桥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建+经济”模式,立足本地优势,实施莲鱼共养、智能化温室大棚项目,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近30万元,人均纯收入由搬迁时的6000元,增长到现在的近2万元。

通过“党建+治理”模式,黄桥成立了“民主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深度挖掘正、反两面典型,运用道德“红黑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倾心打造社区综治中心,聘请心理咨询师、矛盾调解员入驻,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与此同时,黄桥社区以“三零”创建为契机,在社区主要路口、重点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通过宣传栏、横幅、标语、微信群等渠道,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未成年人溺亡、防汛应急等平安建设宣传;坚持每周两次对辖区开展全方位、无死角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

“黄金入库”12年,年年有变迁。近年来,黄桥社区先后荣获省级“民主法治社区”、省级“美好移民村”、“五星”党支部等荣誉称号。9月19日,黄桥社区还代表许昌市,在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暨“三零”创建观摩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制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