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报记者 杨勇 穆智明 廉政 吕栋梁/文图
声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政法系统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忠诚履职担当,锐意改革创新,以民为本促和谐,锲而不舍铸平安,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济源,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党工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郭光
名片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着力打造沿黄生态保育带、北部太行生态屏障区、东部农田林网防护区、南部经济林涵养区;探索“人民调解+仲裁+信访”“警格+网格”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完善党建引领、“四治”融合、诉源访源警源“三源”治理、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三化”支撑的基层治理模式,高标准推进“三零”创建。
引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走进济源,河南法制报记者想到了愚公移山。三月的风,还夹杂着丝丝凉意,吹拂过太行、王屋南麓,黄河北岸。
俗语说,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沙”,可在济源,河南法制报记者看到:黄河澄澈透明,碧波荡漾,鱼翔浅底。3月27日上午,“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采访团抵达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坡头镇。沿途岸边,湛蓝的黄河之水镶嵌在油菜花海里,分不清是水的世界还是花的世界……
A 着力标本兼治 注重源头治理
“就因为这点小事儿吵吵闹闹,你们觉得一直僵持下去合适吗?”在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坡头镇,居民郑丽(化名)向镇调解委员会反映了一起邻里纠纷,镇调委会立即展开调处。镇调委会在调解期间,发现双方之前有多年的积怨,双方均表示,要么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要么用“武力”解决。
调解员在现场首先讲明了使用“武力”行为带来的影响及后果,又组织郑丽及其邻居多次调解劝和。在调解员的感召下,邻居真诚地向郑丽鞠躬认错,郑丽一家百感交集,几十年的恩怨在几人的抽泣声中渐渐消弭。
近年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省率先出台诉源治理实施意见,配套出台了“1+6”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六项机制”(多元纠纷查报机制、矛盾纠纷闭环管理机制、诉讼纠纷分流机制、司法确认机制、诉讼全流程调解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努力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防范在源头,着力打造“济水源头治诉源”工作品牌。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近年来注重建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基层网格员队伍、调解专家库队伍,培育了天坛派出所、老崔调解车、老班长调解室等一批源头治理、化解矛盾的基层工作品牌。
为调处化解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组建了诉前调解委员会、医疗纠纷调委会等9大行业性调委会。其中,医疗纠纷调委会成立至今,受理医疗纠纷165起并全部妥善化解;婚姻家庭纠纷调委会推行的“妇警联调”1234反家暴工作法,得到了省委政法委和省妇联的充分肯定。
B 坚持打防并举 筑牢防控体系
据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委会党组成员,济源市政府副市长,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武胜伟介绍,示范区公安机关以“豫筑平安”专项行动为载体,切实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在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突出治安问题的同时,现行命案保持全破、刑事案件立破案数持续呈现“四降两升”的良好态势。
河南法制报记者了解到,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将城区街面划分“五纵五横”巡逻网格,实行“特警+武警”联勤巡防模式,提高见警率,提升防控力。16支镇(街道)专兼职巡防队、300余名巡防队员、555名治保队员,24小时遍及城乡的角角落落,让群众放心,让群众安心。
C 强化“四治融合”创新社会治理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投资20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社会治理中心,整合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信访接待等各类社会治理资源,将“多中心”整合为“一中心”,高标准打造全区社会治理工作的指挥中枢,加快推进“四治融合”,实现纠纷化解“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全面开展村(社区)自治标准化创建活动,“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民调员队伍”全覆盖;充分发挥平安志愿者作用,与“党群连心”工程紧密结合,全区党员和平安志愿者共4.6万余人,与22.4万户群众、3.4万工商户和企业班组结对,开展“三零”创建和反电诈宣传,叫响“有困难找党员、找志愿者”品牌,实现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无“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