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报记者 朱清河 孙梦飞 刘俊华 李文卿 曹芳 郭亚静/文图
春日里,王园线生态文化廊道温县段沿路野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万亩果园梨花白、桃花粉,千亩油菜花层层叠叠,仿佛在黄河岸边“飘”起了一条彩丝带。
3月30日上午,“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采访团沿王园线来到设置在黄河左岸的大玉兰控导工程部,伴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调水调沙,黄河水打着旋儿向下游奔去……
在大玉兰控导工程所在地设置的温县“黄河·太极”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围绕法治这一主题,当地用代表性的雕塑和巧妙的宣传展板营造出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背靠黄河也契合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平时我们会不定期地组织干警来这里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对黄河流域生态的环保意识,同时身体力行,自觉参与清理保护基地周围的垃圾,用实际行动守护黄河生态环境。”温县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翟文楼说。
暖阳高照,温县河务局大玉兰控导工程管理班运行管理班班长丁利彬和3名值班人员巡堤查险路过这里。丁利彬告诉记者,在黄河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县法院与县河务局已举办多期“玉兰亭故事会”,邀请当地专家学者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向河务执法人员讲解如何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水平,不断提升黄河一线职工的综合管理水平。
在黄河沿岸乡镇,温县司法局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普法文化阵地,赵堡司法所的太极文化,祥云镇司法所的红色文化,招贤司法所的司马文化,黄河司法所的“法治订单服务”,形成了初具规模、具有温县特色的黄河法治文化普法实体阵地,让黄河沿岸劲吹法治新风。
助力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温县政法系统在着力提升法治文化“软实力”同时,打好刚柔并济“组合拳”。
温县境内有黄河、沁河、南水北调干渠等13条河流,其中有11条干支流汇入黄河。
“前两年,我们在办案时发现,田间地头普遍散落着塑料瓶、铝箔袋等农药包装,这些包装需要上百年才能被降解,长此以往将对黄河流域水质和土壤安全造成隐患。”温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王亚楠介绍,找准“病灶”后,温县检察院向县农业农村局发出了诉前检察建议,通过加大普法宣传力度、采取押金或定额奖励等形式充分增强经营者的环保意识。
“环城水系”是温县打造的重要生态宜居惠民工程,同时也是温县保护治理黄河和“用好”黄河的见证。
“2022年6月,我们在抖音平台上看到了一段小视频。视频中,黑色的污水从管道直接排放到了清澈的水体中。”王亚楠介绍,根据提示,办案组很快锁定了排放地点是温县环城水系南段五里远村段。弄清原因后,检察机关及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行政机关仅用5天时间就整改到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近年来,温县政法机关亮剑出鞘,倾力捍卫黄河流域绿水青山。温县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保障作用,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温县检察院深入落实“河长+检察长”制,用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美好生活。温县公安局主动加强与生态、国土、河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构建联勤联动机制,从严、从重、从快打击破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涉黄河刑事案件大幅减少。
如今,水清、岸绿、景美,一幅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在温县大地徐徐展开。
温县简介
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古时因境内有温泉而得名。
温县生态优美,黄河、沁河等13条河流穿境而过;25公里的环城水系蜿蜒曲折,子夏湖、慈胜湖点缀其中,形成了“水城相融,城水相依”的秀美景观。
温县物华天宝,是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四大怀药”的原产地,是全国闻名的优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温麦”良种享誉全国。
温县是太极圣地,诞生了行云流水、刚柔并济的太极拳,经过3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已传播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者达数亿人,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