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成绩见公正 司法担当显本色

2023年02月06日17:18 来源:河南法制报

    □河南法制报记者 岳明

    过去五年,全省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按照省第十次、十一次党代会部署,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公正担当,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

    打击黑恶犯罪决不手软

    在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全省法院审结一审涉黑恶案件2254件16481人,处置黑恶资产140.4亿元,首要分子、骨干成员均被科以重刑。五年来,全省法院共审结一审涉黑恶案件2927件20700人,黑恶犯罪得到有效遏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批示在全国法院推广河南法院精准处置“黑财”经验,省法院、平顶山市中级法院被评为全国扫黑除恶先进单位。

    严惩腐败犯罪坚定不移

    五年来,全省法院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4206件5079人,王三运、卢恩光等一批腐败分子被依法惩处。全省法院持续加大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判处罪犯468人,对行贿人判处罚金1.1亿元,助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全国首例刑事缺席审判“红通人员”程三昌贪污案入选“2022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

    让蓝天碧水净土展现最美姿态

    五年来,全省法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主动服务绿色发展,完善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有机衔接的环境修复责任体系,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63337件,濮阳市政府诉某公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一案,判令技术改造可折抵赔偿金,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批示肯定。

    2020年9月实行省内黄河流域环资案件集中管辖。2022年5月设立郑州环资法庭,按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等生态区和黄淮水系、南水北调等水系,指定郑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18个基层法院集中管辖全省环资案件,打造全流域保护、按生态区管辖的环资审判“河南模式”。省法院环资庭、郑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环资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依法解决农民工烦“薪”事

    五年来,全省法院忠实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积极回应群众司法关切,持续开展讨薪维权活动,快立、快审、快结、快执涉农民工工资案件,依法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刑事案件566件,568人被判刑;妥善办理劳动争议案件17.6万件,帮助10.4万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49.6亿元;司法救助特别困难农民工1936人,努力让每名群众感受到司法温暖。依法帮农民工讨薪的“河南经验”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两会工作报告。

    智慧法院便民利民

    全省法院围绕“智审、智执、智服、智管”,扎实推进网络技术与审判执行、诉讼服务等法院工作深度融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司法服务。智慧法院建设全国排名从2018年的第23位跃居现在的第6位,电子诉讼总量稳居全国前两位。

    依法妥善处置“问题楼盘”

    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依法助力“问题楼盘”处置化解。2022年,全省法院妥善审理4万余件商品房买卖纠纷;依法解封、盘活涉问题楼盘资金37.38亿元;通过破产拯救47个重大烂尾项目;助力1168个烂尾楼盘有效复工,8.73万购房户住进新房;协助配合地方政府为44.6万套房屋办理了产权证,依法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府院联动助力法治河南建设

    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文件,省长王凯亲自部署府院联动工作,全省所有市县均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推动法治河南建设,合力解决涉党政机关案件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等问题,390件党政机关作为被执行人、标的额3.68亿元的案件两个月内全部履行完毕,2022年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82%。全省法院切实履行行政审判的监督支持职能,判决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令履行法定职责和赔偿23337件;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促进和解、撤诉21298件,妥善解决涉郑徐高铁、洛阳老城区改造等151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行政纠纷。周强院长对省委、省政府重视行政审判、构建府院联动机制先后5次批示肯定,并转发全国法院借鉴。

    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

    全省法院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用典型案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判决“电梯劝烟案”“私自围挡占用公共停车位被劝阻后猝死案”的劝阻者不担责,让好人好事更有底气;依法制裁“伪造离婚协议逃避执行案”“串通虚构330万元假债案”的当事人,让造假背信付出代价;依法认定紧急情况下为重伤患者手术签字的村主任、阻拦撞伤儿童者离开的邻居无过错,让善行义举更有保障;依法判决“反伤”医闹者的医生、制止酒后不文明行为被殴打后反击的路人不负刑事责任,让正当防卫“挺直腰杆”,以公正裁判树立社会正气、引领社会风尚,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担当、有温度。

    依法破产让“僵尸”资产活起来

    五年来,全省法院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作用,服务大局、护航企业、保障民生,共审结企业破产案件3256件,推动2262家“僵尸”企业有序出清,帮助中孚实业、华英农业、莲花健康、省建设集团等194家亿元以上规模危困企业脱困重生,清理债务3205亿元,盘活闲置资产价值1058亿元,安置职工32万人,为我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河南法院“僵尸企业”破产处置、中孚实业重整成功等工作,得到周强院长及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批示肯定。

    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

    全省法院坚决贯彻河南省委和最高人民法院决策部署,扛稳抓实解决执行难政治责任,多措并举、强力攻坚,全力破解执行难,促进全社会重信守诺,五年共执结案件334.8万件,执行到位5439.2亿元,为诚信河南建设注入了强大司法动能。

    全力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全省法院始终秉持“军人为我们保家卫国,我们为军人保护好亲人”的理念,全力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持续巩固总结涉军维权“汤阴经验”,不断深化拓展“信阳模式”,将对军人军属人身财产权的保护扩展到对红色遗址、红色文化的保护。五年来,全省法院用心用情用法审结各类涉军案件1387件,保障157个军队“停偿”“不经营”重大项目稳妥移交。省法院作为全国法院唯一代表在全国军队“停偿”表彰大会上交流经验。“信阳模式”创立以来,5次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两会工作报告,周强院长先后两次到信阳参加涉军维权工作座谈会,推广“信阳模式”。

    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全省法院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省工作大局的理念,积极参与“万人助万企”活动,做实做细助企纾困举措,出台中小微企业办案指引、服务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印发《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示100条》,发布涉企典型案例1578个,借助司法大数据为企业绘制“涉诉画像”,走访大桥石化、中原内配、华英农业等民营企业,“面对面”指导企业合规经营、防范风险。全省法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审结涉企物权、股权、数据产权等案件42.7万件,对41名企业经营者依法宣告无罪;审结一审涉企案件222.7万件,同比上升105.2%,2022年平均审理用时45.3天,比全国均值短12.3天,切实让涉诉企业感受到司法温暖,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实干担当结硕果

    全省法院审判效率指标自2020年起稳居全国前3,核心质量指标跃居第一方阵。兰考县法院、信阳市中级法院、焦作市中级法院等18家法院获评全国模范法院、优秀法院、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全省法院涌现出以“全国模范法官”“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庆军、王凤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李玉香、张顺强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432个集体、561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59项工作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经验,89项重要工作受到省级以上领导批示肯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制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