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河南法治报记者 李世杰)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维护工作质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交通出行的通行效率、安全系数和幸福指数。近期,郑州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交警八支队加强巡视调研,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全市各路口广泛设置危险右转区保障安全
在郑州市区外环及各物流园区周边,大型车辆,尤其是工程运输车、半挂车等重型车辆右转弯时,往往会因车身长、轴距宽导致驾驶人视野盲区较大,形成“内轮差”,极易造成与正常通行的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
为进一步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有效预防和减少因大型车辆右转引发的交通事故,连日来,该支队通过实地调研和研判论证,在市区三环、四环沿线及中州大道、石化路、华山路等路段共计75个路口施划了115个右转危险警示区,并配套设置了277块“右转危险区域”提示牌。
“醒目的红色右转区域和提示标志将大型车辆的‘内轮差’危险区域进行凸显和警示,为过往车辆行人提供了明确有效的引导和保护,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因大型车辆右转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该支队相关负责人说。
商圈重新规划设置交通标志标线 提高通行效率
郑州市太康路位于市区中心二七商圈地段,周边坐落有丹尼斯大卫城、华润万象城、金博大LIVE、郑州百货大楼、光彩市场、人民公园等数家购物消费及休闲娱乐场所。其道路设计建成年代较早,路宽有限,每逢高峰期节假日,人流车流骤然上升,交通压力巨大。
为有效缓解太康路商圈周边交通压力,提升车辆通行效率,该支队以精细化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将此路段老旧标线进行清除并重新施划:在大卫城南门施划人行横道线并配套安装人行横道标志;在民主路太康路口增设非机动车道引导标志,并在路口及东侧增设了“网约车、私家车上下乘客即停即走区”和“出租车待客区”标线及指示标志,使该区域路段道路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近期,该支队还在全市其他商圈排查研判,进一步优化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传递交通语言,规范人车通行秩序,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隐患,确保道路畅通。
排查整改保障交通设施发挥作用
智能一体化过街人行灯主要功能是让行人通过自助按钮发出过街请求,系统进行研判分析机动车通行情况及行人过街需求,提前结束机动车绿灯,保障行人安全过街的一体化交通信号灯。
连日来,该支队接到群众反映,在东风路与博学路交叉口的一体化过街人行灯无法正常运行,行人无法通过按钮发出过街请求。接此情况后,立刻安排专人到现场排除了灯具故障。并以此为契机,对全市10余处一体化过街人行灯开展全面排查,确保全部正常运行,减少人车冲突隐患,保障行人安全过街。
下一步,该支队将持续加强调研和分析研判,围绕全市交通整体规划,持续加强信号灯、交通隔离护栏、交通标志标牌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完善交通标志标线,消除安全隐患,提高通行效率,不断创造安全、畅通、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