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董景娅
4月10日,光山县司法局弦山司法所调解员通过耐心调解,成功化解一起长达多年的民间借贷纠纷。
2015年,刘某明因资金周转需要,向刘某强借款30万元,双方约定月息,每年结算一次利息。截至2023年10月,刘某明共欠本息30.3万元,并重新出具借条,但此后一直未履行还款义务。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弦山司法所调解员了解情况后,迅速介入进行调解。
调解初期,双方态度强硬,刘某强表示,刘某明长期拖欠本息已严重影响其资金规划,要求一次性偿还本息及诉讼费;刘某明因工程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称短期内无力偿还高额本息。此外,双方对2023年10月后的利息计算等问题争执不下。
调解员安抚双方情绪,明确告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刘某明的实际困难,调解员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一方面,向刘某强说明刘某明工程亏损的客观情况,建议延长还款期限;另一方面,督促刘某明提出切实可行的分期方案,并以其名下部分资产作为履约担保,增强刘某强的信任。
经多次电话沟通和面对面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刘某明分4期偿还本息36万元,如刘某明未按协议履行义务,刘某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具备强制执行力,既保障了刘某强的权益,又为刘某明履行还款义务争取了缓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