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里顿顿有荤有素,饭后还能打牌唠嗑,比俺在家还好!”近日,东安路街道东苑社区老年食堂里,75岁的张奶奶对来调研的人大代表竖起大拇指。
平顶山市人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年度监督重点,制定实施方案,明确10项重点调研内容,确保老年助餐服务专题调研开好题、起好步。
3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对新华区、湛河区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摸底调研。人大代表深入老年食堂、助餐点,与老人同坐一张桌、同吃一锅饭,亲身体验菜品质量,认真听取工作人员和就餐老人的意见建议。
调研发现,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探索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老年助餐模式。新华区明确“区级统筹、街道主责、社区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探索“助餐+”融合发展路径,培育老年助餐服务品牌3家,开发适老化菜品20余种;宝丰县通过“养老服务机构+助餐”“餐饮企业+助餐”等多种模式,建成老年助餐场所63个;舞钢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整合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23家设施资源开展老年助餐行动。
在人大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先后出台《平顶山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平顶山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多项政策文件,着力构建“兜底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供给新格局。
通过专题调研、集中视察和代表建议等方式,市人大推动市政府拓宽筹资渠道、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升补助效益。2024年,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873万元,落实市级补助资金345万元,对主城区20个示范性老年食堂予以每个10万元奖补,对主城区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及纳入低保范围的80岁以上老年人,按照每人每餐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每月最高补助150元。推动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执行居民价格政策的通知》,切实减轻运营主体负担。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场所649个,覆盖94.8%的城镇社区和15.37%的行政村。
湛河区陌上轻居酒店的老年自助餐日均接待百余人次,卫东区智慧康养中心的养生餐践行“食药同源”,郏县李口镇白龙庙村幸福院形成“邻里互助+慈善助力”模式……老年助餐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可感可及、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正逐步形成。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平顶山市正一步一步把老年人食有所依,变成天天能感受到的幸福。(河南法治报记者 林栋 通讯员 祁彪 王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