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东 实习生 李梦华
“赵检察官那股较真劲儿是出了名的!她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哪怕是一个细微证据,都得反复核查好几遍才放心。”在开封市龙亭区检察院,提起该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赵云云的名字,同事们总是带着几分敬佩。
从检九载,赵云云始终以忠诚为底色、以进取为利刃,在公诉席上,用一次次掷地有声的指控,践行着检察担当,守护着公平正义。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个人”“开封市政法英模”“开封市新时代先锋检察官”“开封市预防青少年犯罪先进个人”……一项项荣誉,是对她依法履职的最好注解。
检察故事
2023年4月,开封市“龙亭检察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中心”挂牌运行,全市知识产权一审刑事案件自此集中由龙亭区检察院管辖。
面对这场业务大考,赵云云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她把政治理论与检察业务学习拧成“一股绳”,见缝插针地钻研法律条文,逐字揣摩专业术语,反复推敲司法解释,并经常追着老检察官请教办案诀窍。在“学中干、干中学”的循环里,她以学习“加速度”练就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硬本领。
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翁某等人未经授权,擅自复制某游戏核心内容,开发出游戏“龙城西游”非法牟利,涉案金额超45万元。
这起复杂的网络侵权案,成了检验赵云云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她迅速启动“一案四查”程序,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精准锁定游戏代码、交易记录等关键证据,同时支持权利人提起民事诉讼。最终,翁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15万元,赔偿权利人损失20万元。
“知识产权保护应该是带着温度的司法服务。”赵云云常说。在她的推动下,龙亭区检察院在办理涉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领域案件时,同步审查案件是否涉及刑事追诉、民事追责、行政违法、公益诉讼等线索,形成“四位一体”的检察监督闭环,构建起打击与保护并重,私权与公益平衡的知识产权检察一体化工作模式。截至目前,该院已为40余家企业挽回损失超200万元,同时让尊重创新、保护原创的理念深入人心。
有人说,公诉工作是苦差事。赵云云却甘之如饴:“这份工作充满挑战,做久了,就会沉浸其中。”
9年来,她在案卷堆里积累经验,在法庭辩论中磨砺锋芒,从青涩新人成长为办案团队的顶梁柱。她带领团队研发“云上知检”微信小程序,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了经验;通过老字号(非遗)保护“1+1”示范服务,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检察力量;参与录制的“检察云课堂”栏目,首期上线单日点击量就突破“10万+”,成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特色品牌……
“我就想做个让老百姓打心眼儿里认可的检察官。”这句朴实的话,是赵云云刻在心底的誓言。她把检察官职责融进血脉,以热爱浇灌事业,用忠诚捍卫正义,让青春在守护安宁中绽放——这便是人民检察官最动人的模样。
对话
记者:面对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这一任务,您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是如何应对挑战的?
赵云云: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专业盲区”。这类案件涉及专业技术、商业秘密、人工智能等复杂领域,很多专业术语和技术细节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比如游戏代码侵权认定、软件著作权边界划分等问题,光靠现有法律知识根本无法解答。应对挑战,我就靠“笨方法”:死磕法条、钻研案例、请教专家。慢慢地,我发现,再复杂的领域,只要沉下心钻进去,总能找到突破口。
记者:您说“知识产权保护应该是带着温度的司法服务”。能否结合具体办案细节,聊聊您是如何在依法办案的同时,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温度的?
赵云云:就拿翁某等人网络侵权案来举例吧。在办案中,我们不仅要追究翁某等人的刑事责任,还要帮权利人挽回损失。我们多次与犯罪嫌疑人沟通,不是强硬施压,而是讲清楚“积极赔偿能获得从轻处理”的法律规定,也让翁某等人了解网络侵权对权利人的打击有多大。其实,司法温度就藏在这些细节里:既守住法律底线,也理解当事人的实际困境,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不是冷冰冰的流程,而是真的在解决问题。
记者:作为一线检察官,您是如何平衡日常办案与创新探索的?在检察工作创新方面,您还有哪些目标?
赵云云:我的办法是,把创新融进日常。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升级“云上知检”微信小程序,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平台,增加法律监督线索来源,与相关行政机关共享数据信息,通过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和企业一体化信息协查,线索推送,诉后监管等方式,在线为当事人提供全面、快捷、便利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