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何永刚 通讯员 马琰 赵子怡
平顶山市新华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办理一起重疾类商业保险诈骗案件时发现了一名保险员通过贿赂获得虚假病历,所售重疾类保险出保率高的问题。检察官通过进一步调取资料,充分运用数字思维,归纳总结此类案件特征要素,构建了“重疾类商业保险诈骗”法律监督模型,从而排查出两名投保人、两名医生、一名村医涉嫌保险诈骗的线索,并监督成案,追诉10案17人,督促犯罪嫌疑人退缴违法所得240万余元。
近年来,该院通过数据运用及时“把脉”社会问题,不断拓展法律监督的深度、广度,聚焦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税收、医保等领域,聚力“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以检察力量打通“检察护企”、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以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数字检察作为该院一体履职、综合履职、深化履职的有力引擎,正为推动该院“四大检察”融合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结出了“挽损促治”的硕果。
唤醒“沉睡”数据 释放监督新动能
“要把数字检察工作作为前瞻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把握机遇、加速推进,以数字革命赋能新时代法律监督。”
——这是省检察院的要求。
“数字检察赋能高质效办案,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是时代之势、改革之势,要以‘数据赋能’行动计划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检察新质生产力激发法律监督新质生产力跨越提升。”
——这是平顶山市检察院的要求。
平顶山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林海多次对新华区检察院数字检察建设情况作出批示。市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薛万庆多次到该院就数字检察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提出要求。
按照市检察院的要求,在市检察院领导的具体指导下,新华区检察院党组锚定“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建设基本思路,把数字检察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推进,院党组每周召开一次专班会议,组织专题学习;成立以主管副检察长为组长的“数据赋能”工作专班,抽调经验丰富的员额检察官、技术部门干警共同参与,成立两支数字检察办案团队(刑检团队、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团队),梳理法律监督模型应用需求清单,防止业务技术“两张皮”、“闭门造车”等现象,努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积极组织人员到数字检察工作先进单位参观学习,聚焦热点、焦点开展大数据分析,创建新的监督模型,确保数字模型“同类整合、力量集中、重点突破”;积极打通部门壁垒,借助府检联动,拓宽数据来源,先后与公安、法院、医保、商业保险等单位会签数据共享合作办法,构建了多部门协作机制,在线索移送、及时协办等方面加强无缝对接,形成了严密的联动保障格局。
新华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雅丽说:“数字检察汇集大量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办案数据,构建起了系统内部数据库雏形,挖掘内部数据富矿,为解决跨领域的行刑交叉、刑民交叉、行民交叉等案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目前,新华区检察院已被省检察院确定为基层数字检察工作联系点;自建4个模型,均被推荐到全省使用,其中“重疾类商业保险诈骗”法律监督模型被省检察院推荐至最高检参加模型竞赛评选;“强化数字模型建设,推动重疾类商业保险诈骗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治理”的工作经验被省检察院推广。
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牛晓丽对新华区检察院的数字检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平顶山市市长李明俊对新华区检察院的这项工作给予了批示和肯定。
“数据是数字检察的‘根系’。”新华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赵弘军说,“数字检察唤醒了‘沉睡’的数据,盘活了‘内生’数据与‘外引’源头活水,变‘信息孤岛’为‘数据大陆’。”
织密监督网络 推动量质双提升
如何充分激活“沉睡”的数据,为法律监督赋能?新华区检察院用一个个成功实践交出了优秀答卷。
检察官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了一条线索:一起3人盗窃案中,其中一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其他两人均已依法处理,按照规定,该未成年人的案件应终止侦查。检察官详细调查后,商请公安机关写出情况说明,并监督撤案。
检察官发现,个别案件因久侦不结、程序倒流等原因形成“挂案”,影响了个人和企业的利益。为及时发现更多应撤不撤情况的案件,该院通过数据对比开展“挂案清理”行动,今年以来已经监督撤案4起。
该院检察官发现,在打架斗殴、交通事故案件中,普遍存在受伤人员获取第三方赔付后,又骗取医疗保险的情况。为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打击医保骗保违法犯罪行为,该院与市医保中心、公安机关协商,获取医保支付数据1.1万余条、因打架斗殴被治安处罚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数据6.8万余条,建立“第三方责任双重理赔诈骗”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经数据碰撞比对发现的线索已移交侦查机关。
“除上述数据外,模型运行中所需的其他内容也均可从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中采集,最大限度实现了‘数据自由’。”该院技术科负责人冯运胜说。
通过数字赋能,该院最大程度激发数据对法律监督工作的促进作用,监督线索发现难、工作碎片化、质效不突出等瓶颈问题有了新的破解之道。
该院通过运用“涉家庭暴力警情处置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模型,调取2022年至2023年涉家暴接处警记录,针对行政机关既没有进行治安管理处罚又未对加害人进行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的情况,发出检察建议。在随后的跟踪调查中,行政机关已对此类案件全面履行职责。
该院还利用“依托已办、在办刑事案件发现存量公益诉讼线索”法律监督模型,发现民事公益诉讼线索,拓展公益诉讼线索来源,守护公共利益。
…………
目前,该院已落地应用成案模型共计23个,其中刑事检察类模型11个、民事检察类模型4个、行政检察类模型3个、公益诉讼检察类模型2个、未成年人检察类模型3个。数字检察的应用实现了“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监督领域全覆盖,大数据对于法律监督的撬动作用正在显现。
跑出为民加速度 撬动社会大治理
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
数据正在悄然改变着新时代的检察工作,让传统的被动受案、个案办理转变为主动办案、类案办理,甚至发生了由办理向治理转变的深刻变革。
今年6月,新华区检察院接到反映,辖区某医院未落实《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关于“60岁以上老人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的规定。
根据上述线索,该院调取了医院挂号费统计数据10万余条,利用自建的“60岁以上老人普通门诊收费”法律监督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过滤,发现对60岁以上老人收取普通门诊挂号费用的线索7922条,涉及金额7000余元。该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规定,也损害了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
该院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磋商,相关部门已督促医院取消对老年人普通门诊收费。
在开展老年人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专项监督活动的同时,该院还征求了对检察机关的意见建议,最终征集合理化意见建议10条,提高了老年群体维权意识,汇聚保护合力。
这是数字检察让办案向治理转变的具体实践。
此外,该院通过“创业担保贷款领域国有资产监管融合”法律监督模型,发现监督线索98条,制发检察建议3件,监督执行回款300余万元,督促堵塞管理漏洞,防控资金流失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如今,新华区检察院通过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越来越多社会治理的薄弱地带、公共利益保护的弱项短板,以及法律监督的难点堵点等逐渐得以解决和改进。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当前,一幅幅“以数字检察辅助监督办案、以数字检察优化检务管理、以数字检察助力检察为民、以数字检察护航企业发展、以数字检察促进社会治理”的图景,正在新华区检察院渐次展开。数字检察已逐步深入“四大检察”的全场景、全领域、全流程,该院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已驶上数字“快车道”。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