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 | 那场挑战,她收获了一个字:“服!”

2025年01月14日17:25 来源:河南法治报

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席林燕南/文图

方珞是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命案重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是一名有着20多年刑警工作经验的女刑警。她对自己的定义是——一名爱较真儿的杂家。“杂”是指她需要掌握的知识面非常广,因为每一起案件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无法预知的,每一起案件的侦破都让她学到了不同领域的知识;爱较真儿则是她对待所受理的每一起案件都会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

警察故事

1月13日11时,冬日的暖阳透过专案组会议室窗户,方珞正在装订第63本工作卷宗。“这是一个专案的卷宗,这会儿正好有空,赶紧把最新的一本装订了……”方珞一边忙活一边说。

最近4年,她几乎成了专案专业户。20多年的刑事技术工作经历,办过各种各样的案件,进过各种各样的现场,让她有足够的信心。她笑着说:“无论领导安排给我什么任务,哪怕困难再大,我感觉都能解决。但是,以前会怕,我刚上班的时候,还手抖呢。”

回想起2001年刚入职,第一次进入案发现场时的自己,方珞自嘲地一笑:“当时去的路上就知道是一起命案现场,心里挺害怕的。虽然以前在学校上过解剖课,但那毕竟是课堂,跟案发现场肯定是没法比的。”

就这样,21岁的方珞一人进入案发现场。她学的是影像专业,需要用照相器材把现场最原始的现状记录下来。害怕、紧张、心跳加速,多种情绪闹得她手指发抖,连相机的快门都按不动。尽管如此,她还是一边克服心理障碍,一边努力工作。“我怕拍不好,总要多拍几张才放心。”那时的方珞对自己很不放心,带她的老民警杨焕周也不放心。为防万一,在方珞拍完后,杨焕周又进入现场重新拍了一遍。这是一个艰难的开始,更是一场艰难的挑战,她后续又三次进入该现场,最终顺利完成所有勘查任务。

在刑侦的路上,刑警们总会遇到各种挑战。

方珞还记得2021年的那场挑战,她收获了一个字:“服!”

2021年年底,方珞被临时抽调到一个部督专案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专案组成员全封闭办案,经常连续四五十天不能回家,每天结束工作往往已经是深夜10点多。专案组里除了方珞,都是男民警。

案件的一个现场是位于废弃地坑院内的一个房间。由于常年无人居住,该地坑院已被村民当作垃圾坑使用,气味刺鼻。方珞二话不说,蹚着及膝高的垃圾就往现场去,这让几名正在处理杂草和树枝的男民警看傻了。作为影像技术民警,方珞早已习惯了第一个进入案发现场。背着几十斤重的拍摄器材,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里走。虽是寒冬腊月,当勘查完现场,所有人都已汗流浃背。同样被临时调来的伊川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男民警康蕾凑到方珞跟前,说:“姐,你刚来的时候,不说话,看着很高冷,我们都说这咋派个女的来了,不是说专案组不养闲人吗,也不知道能不能干活。今天亲眼看到你出现场,俺就一个字:服!”

对话

记者:与其他警种相比,刑事技术民警的工作有什么特点?

方珞:刑事技术民警是刑警的一部分,但和大家心目中的传统刑警又不太一样。刑事技术要求对客观事实负责,检验鉴定的结论必须真实客观,结果泾渭分明,不能主观判断,更不能想当然地臆断,而刑事侦查工作有时候要发挥一些想象,拓展思路,当然最终大家都要尊重客观事实。

记者:警察这个职业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方珞:我们做刑侦民警的都有一个包包,里面放着随时可以出发去案件现场的装备。我的这个包包就在我的车上,里面有便携式光源、粘胶比例尺、笔记本,还有一个特别敦实的大水杯。我每天都带着这个包包,以保证随时能出发。当然,我的朋友们也习惯了跟我相约总要提前很久或者临时被“放鸽子”,因为我们的业余时间不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每一起刑事案件的发生时间。

记者:作为女性,您在开展工作时有哪些与男民警不同的地方?

方珞:与男民警相比,在做技术工作时,我感觉我会有更多耐心放在细小痕迹的拍摄上。在讯问女性犯罪嫌疑人时,我女性的身份更有助于解开她们的心结。

记者:临近春节,又到了总结工作的时间,您有什么话想对自己或家人朋友说吗?

方珞:其实,无论是面对刚刚过去的警察节,还是即将来到的春节,我的内心都是很平静的。因为对于我来说,案件圆满告破、犯罪嫌疑人受到应有法律制裁的那一刻更像过节。

我想祝愿天下安宁,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充满希望和阳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