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杰
3月7日7时42分,在潢川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女警于琼琼刚完成交接班,电话铃声急促响起。“发生纠纷了,你们快来!”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
于琼琼迅速询问具体位置,并指令辖区派出所出警。几分钟后,辖区派出所反馈:纠纷已化解,双方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这样的警情,对于琼琼来说早已司空见惯。2015年,她从基层派出所调至110指挥中心,一干就是10年,成为这条战线上的“老兵”。
“110指挥中心是公安机关的‘神经中枢’,直接关系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于琼琼说,每一起警情,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弄清报警人位置,并指派最近的警力赶到现场处置。为了做到这一点,她对辖区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
9时,电话铃声逐渐密集。于琼琼和同事们戴着耳麦,双手在键盘上飞快记录,同时通过对讲机指令派出所出警。“每天接听几百个电话,高峰期甚至上千个。”于琼琼笑着说,连喝水、上厕所都要掐着时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电话是否关乎群众的性命。
11时,一位群众来电求助:“我们小区有几条流浪狗,周末小朋友多,能帮忙处理吗?”于琼琼一边去群众沟通,一边生成出警指令单,迅速指派民警前往。“其实,流浪狗出没和下水道堵塞等不属于110受理范围。”于琼琼解释道,有些问题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更大问题,他们要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12时,午餐时间到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于琼琼和同事们只能在工位上简单吃个午饭。突然,电话铃声再次响起,一位继续就医的病人家属打来求助电话。于琼琼立即放下饭盒,联系交警部门和医院,开辟绿色救援通道,为病人的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
17时,一位母亲焦急求助:“我的孩子找不到了,电话也不接!”于琼琼一边安抚家长,一边多次拨打孩子的电话手表,终于联系上了孩子。经过耐心劝导,孩子说出了具体位置,民警顺利将其送回家中。
22时,一位年轻女子哽咽着报警:“我被骗了1万多元钱!”于琼琼迅速通过三方通话对接反诈中心,与时间赛跑,成功止付,保住了年轻女子的这笔资金。
次日凌晨1时,窗外一片漆黑,接警大厅依旧灯火通明。于琼琼刚想休息,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我喝醉了,送我回家!”她耐心询问对方位置,并联系其家人将其安全接回。“醉酒报警是求助类警情,我们会耐心对待。但如果是恶意骚扰,我们也会依法处理。”于琼琼严肃地说。
记者有感
于琼琼的一天,是千千万万接警员的缩影。在无数个日夜,她们坚守在接警台前,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点亮希望之光,编织平安之网。她们是守护千家万户安宁的“幕后英雄”,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