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岳明 王玥
她们是厘清黑白曲直的破雾者,也是以细腻弥合情感裂痕的摆渡人;她们是手持正义之剑的审判者,也是用柔情化解人间百味的解铃人。阳春三月,法徽映芳华。在三八妇女节之际,让我们推开法庭的门扉,聆听女法官们以法为弦、以情为韵的司法故事。
只要关乎百姓利益就是大事
在商丘市中级法院执行二庭庭长许玉霞的办公桌上,一摞摞卷宗整齐地摆放着,一面面锦旗被叠好收纳在文件柜内。其中,一面落款为“永城某集团有限公司”的锦旗,让许玉霞陷入了回忆。
法官故事
事情还要追溯到十几年前。2008年9月,永城某集团有限公司与王某某、于某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支付了定金2400万元,后因不可抗力因素,约定的股权无法转让,双方就返还股权转让款等问题提起诉讼。2016年法院判决后,王某某、于某某未及时履行义务,近10年间,永城某集团有限公司先后申请执行、执行和解并撤回执行申请。2024年,该公司申请恢复执行。
承办法官许玉霞第一时间查阅卷宗,及时与申请执行人沟通,了解案情经过。她深知,该公司是当地的“龙头企业”,被拖欠的千万元转让款会对公司运营造成不小压力,申请执行人也多次向许玉霞诉说企业目前的处境和遇到的困难。
若能化解双方矛盾,顺利执结案件,也能间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着这个想法,许玉霞认真分析研判,于2024年5月12日组织执行干警远赴新疆伊宁市、尼勒克县,历经8天,对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进行查询、查控。
考虑到双方曾是合作伙伴,许玉霞秉持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多次当面或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被执行人沟通,耐心做其思想工作,释明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后果。“王某某、于某某不是不想还钱,近几年他们经营确实困难,他们希望你们可以减免一部分利息。”同时,许玉霞屡次和申请执行人沟通,引导双方商讨执行事宜。
经多番释法明理,最终,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扣除已经履行的,协议还款金额1240.8309万元。后被执行人王某某将第一笔案款900万元转入申请执行人账户,10多年未解决的案件终于“破冰”。
解纷手札
“执行和解对于化解矛盾纠纷、降低执行成本、节约司法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且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只有多角度找思路、想方法,才能抓住解纷关键,寻求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平衡点、结合点,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用法官柔情传递司法温度
每天上午8点,单位楼梯上都会响起“哒哒”的皮鞋声,听见这声音,同事们就知道丁金环到岗了。开封市鼓楼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丁金环已参加工作13年,她用守护公正司法让制服上的法徽更加明亮耀眼。
法官故事
“丁法官,开庭呢。”走廊里碰到的律师向丁金环热情地打招呼;话音未落,立案庭的工作人员又跑过来:“丁专委,有个复杂案件需要您把关……”丁金环一一安排,并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下每一个事项,确保不会遗忘。待处理完3个庭审工作,已临近午饭时间。丁金环走下长廊,忽然被值班法警叫住:“丁专委,那个罗老爷子又来了,劝他也不肯走,说见不到您心里不踏实。”丁金环连忙去见他。
今年年初,丁金环受理了一起民间借贷案,像往常一样准备安排庭审,却得知被告罗某情绪激动,不同意开庭,且声称不会来法院应诉。了解情况后,丁金环得知罗某因从事的教培行业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其儿子因此自杀。罗某痛失爱子,几近崩溃,又因重压引发中风,且无其他亲属照顾,已入住养老院。随后,丁金环决定将庭前询问的“法庭”搬到养老院。在养老院房间里,考虑到罗某年纪大,丁金环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法律问题讲得更加清晰明了,每一个问题都饱含尊重与关切,每一次倾听都专注认真。说到困难处,罗某崩溃大哭,口齿不清无法表达。为照顾罗某的身体状况,丁金环时刻关注他的状态,适时调整节奏,给予他充分时间思考和回答。临走时,罗某对她亲和的态度和上门办案的敬业精神表示称赞和感谢,向她竖起了大拇指。经与原告李某耐心沟通,丁金环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李某表示不会拍卖罗某的房产,以保障罗某的晚年生活。
群众事无小事,细微处见真情。一个个小小的司法服务举措,让群众看到了鼓楼区法院对每一个案件、每一名当事人认真负责的态度,更让司法温暖直抵人心。
解纷手札
“作为一名法官,可能每天要处理很多案件,但对于一些当事人而言,他们可能是平生第一次来到法院,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就决定了他们对整个法院系统的印象。所以,我们要对每一名来到法院的群众负责,用法官的温情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在茶垄田埂间化解“急难愁盼”
在青山叠翠的茶园间,一名身着法袍的年轻女法官穿梭于茶垄田埂,用智慧化解纠纷,以柔情守护民生。她是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法庭庭长万欣,以高超的调解技术和赤诚的服务情怀,默默诠释着司法为民初心。
法官故事
“董家河法庭下辖信阳毛尖两大核心主产区,百姓以茶为生,辖区茶企超2000家。2024年我们收案357件,较去年减少近10%。这并不是纠纷真的少了,而是我们把工作做在前面了,诉前实质化解的纠纷就有139件。”万欣一边介绍着法庭的审判数据,一边讲述着法庭的调解故事。
2024年夏天,该法庭应辖区村委会邀请,参与一起涉群体性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的诉前化解工作。那时外面下着瓢泼大雨,村委会会议室里早已聚集了几十名茶农,吵得不可开交。起因是某企业10年前从小组村民处流转了部分土地建设茶厂,当时部分闲置土地委托给了茶农种植管理,现因扩大经营需收回土地经营权,与上述茶农产生纠纷。一边是驻村企业,一边是小组群众,眼看矛盾逐渐激化,村干部急忙向法庭求助。
了解情况后,万欣意识到,这起土地经营权纠纷是涉茶纠纷的一个缩影,一方面要依法保护茶企业的合法权益,为辖区营商环境提供法律保障,一方面要兼顾广大茶农的生存与利益,必须在平衡两者间寻求法律最优解。
在安抚双方情绪后,万欣表明来意,希望能从法律的角度给大家出主意,帮大家关起门来解决问题。待双方情绪平复后,万欣对双方争议进行分析,对合同效力、违约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的权利义务等问题进行释法析理,阐明涉诉后法院裁判思路,并提出化解方案。经过一下午努力,双方采纳了万欣的建议,茶农同意将管理经营权移交给企业,企业按照附着物评估价值补偿经济损失,并承诺解决后期茶农的就业问题。这样一来,既避免了群体性诉讼发生,也为其他类似纠纷提供了化解样本。
解纷手札
“作为茶乡法庭,我们的工作与茶有着不解之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给茶农、茶企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不能辜负“枫桥式人民法庭”的荣誉。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俯下身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以法促人
45岁的刘玲已在法院工作了23年,在告申庭(立案庭、审监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执行局等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作为修武县法院立案庭的调解员,她潜心钻研调解方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促人,赢得了多名当事人的信任与配合。
法官故事
“许多纠纷当事人都是在多次调解未果的情况下才走上了诉讼之路,所以我必须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刘玲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不是涉案金额巨大或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而是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更加考验调解员的耐心和智慧。
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的快速化解,让刘玲对做好调解工作充满信心。2020年8月,秦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受伤,事故赔偿遭到一推再推。2024年,秦某起诉相关责任方,要求赔偿各类费用共计83.21万元。刘玲在熟悉案情、确认事实的基础上,帮助各方当事人分析利害得失,耐心开导劝解。经反复调解,秦某与相关责任方达成和解协议,获赔72万元,后专程向法院送锦旗表感谢。
无独有偶,郇封镇某村村民赵某和杨某因宅基地问题发生纠纷。杨某的宅基地地势低洼,建房时只能取土垫高,为保证房屋地基安全,杨某垫土时向旁边的空地外扩了3米。后来,这块空地成为赵某的宅基地,杨某认为自己花钱垫的土方应有所补偿,赵某却不愿出这笔钱。双方当事人各执己见,纠纷始终未实质性化解。2024年5月,赵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杨某立即清除宅基地上所垫的土方。刘玲认真查阅卷宗、开展调查走访,组织双方当事人和村干部进行现场勘查。在后来的调解中,刘玲首先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叙述事情经过,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再帮助他们依法权衡利弊。
“根据事实,清除土方对你们都不利,赵某适当补偿杨某的方案最可行。”最终,在刘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调解后,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赵某现场一次性支付杨某4500元并撤诉。
解纷手札
“与诉讼相比,调解更加简捷、省时、经济,有利于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做调解工作时,既要以法服人,又要以情动人,让双方当事人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这样才能实现既解‘法结’又解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