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抽丝剥茧中追寻正义

2025年04月10日17:23 来源:河南法治报

       河南法治报记者 朱广亚

  初见李静伟,她温柔恬静、笑意盈盈,长发微卷尽显温婉气质。很难将她与在抽丝剥茧中追寻正义的铁腕法官联系起来。尤其是,她为调解一起邻里采光纠纷案,毫不犹豫地、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梯,爬上4米高的房顶现场测量。

  1986年出生的李静伟,是一名中共党员,现任安阳市殷都区法院民事审判庭一级法官。她先后被评为“殷都区法院先进个人”“全市法院办案标兵”。

  法官故事

  3月28日下午,河南法治报记者见到李静伟时,她刚刚撰写完一则精品典型案例。那是她主审的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原告程某和被告马某是同村的前后邻居。某光伏设备有限公司租用马某的房屋顶层,建造了光伏发电设备,高出房屋3米。程某认为马某违反了村内统一房屋规划,妨碍了自己一家人享受通风、采光和日照的权利。2024年4月8日,程某将马某夫妇诉至法院,要求判令二被告拆除房屋顶上的光伏发电设备。

  李静伟了解到,原告、被告两家矛盾由来已久。原告身体残疾,出行不便,对被告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意见很大,双方矛盾激化。审理过程中,双方曾发生激烈言语攻击,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李静伟冷静分析,原告程某是残疾人,有在院内活动并享有阳光的需求,被告加装光伏板对其生活确有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属于国家大力提倡和扶持的清洁能源利用方式,如果拆除,与国家所倡导的绿色、低碳、环保政策精神相悖,造成已安装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会造成被告与承租方的合同违约等一系列纠纷,进一步加深双方的积怨。李静伟认为,排除妨害所采取的方式应当与侵权的范围和造成的影响相当,需要实地考察,并在吃透案情、证据和相关法律的基础上,推动双方握手言和。

  在进行调解前,李静伟熬夜详细查阅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和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光伏发电项目文件,厘清光伏产业政策与相邻权法律边界,拟定了具有可行性的调解策略,为精准化解两家的纠纷奠定了坚实基础。她将调解放在庭下,给予双方充分的冷静和考虑时间。她以自己对案情的熟悉,帮助双方对各自的利益进行合理分析,并悉心听取双方的意见阐述。

  勘验现场时,平时文静的李静伟,愣是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梯爬上房顶。看到法官爬上爬下反复测量,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都非常感动,表达了愿意和解的意愿。李静伟趁热打铁,当场对光伏板的高度进行测量,并提出折中的调解方案,将光伏板在保持支架不变的情况下沿支架反方向移动30厘米。该案的调解,不仅解决了原告采光需求,也为护航企业发展、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供了法治支持,同时还化解了邻里矛盾,让两家人握手言和。

  李静伟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她还记得当法官的第一年,每当审理涉及抚养费纠纷案件时,因心疼当事人的孩子,总会被情绪感染而流泪。不过,当事人看到法官落泪,也总会心生惭愧,主动履行为人父母的责任。但职业的力量让感性的李静伟渐渐变得理性。她认为法官判案需保持客观,不受情绪影响,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

  2023年12月,李静伟审理了一起涉及5人的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纠纷案。“每个签名都要追溯到人,每笔转账都要闭环验证。”李静伟迅速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一个个夜晚,她在堆积如山的案卷中抽丝剥茧,在泛黄的票据堆里锁定关键证据。横跨5年的银行流水、错综复杂的股权变更记录,她带着团队连续奋战,绘制出完整的股权转让图谱,经过数月的努力,最终依法判决部分股东承担了清偿债务的连带责任。债权人代表看着判决书上详尽的举证说理,感慨道:“能在判决书里把财务信息整理得这么有条理,法官这是下了真功夫。”

  这样的严谨细致,是李静伟办案的常态。2024年冬天,为调解一起因渗水问题两家人大打出手的案件,她连续5次上门走访。她对照民法典相邻权条款,逐项列明双方权利义务,又带着装修师傅现场检测,锁定漏水的真正原因。调解室里,她左手递上“法律明白纸”,警示违法成本;右手沏上“和解茶”,细数30载邻里温情。3天后,双方带着共同拟定的维修方案重返法庭,楼上居民主动承担七成修缮费,楼下居民撤回了赔偿诉求。

  当事人都说:“李法官判案不端架子,讲法、讲理又讲情,我们心服口服。”

  对话

  记者:身为一名法官,每年都要经手大量案件。审理过那么多案件,您有什么感触?

  李静伟:作为一名法官,既要如机器般精准适用法律,又要如哲人般思考人性;既需冷眼洞察世相,又需心怀悲悯。年复一年的审判工作,最终塑造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法治信仰的无声守护。

  记者: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审案、第一次敲响法槌的情形吗?

  李静伟:那是2021年的一天,法庭里弥漫着凝重的气息,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身着法袍,坐上审判席,手触法槌,看着台下原告、被告双方充满期待与焦虑的眼神,我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和、坚定。人民法院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必须全身心投入办案,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细节。我渴望每一次法槌庄严落下,都能诞生公正的判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