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家书店点亮一座城市

2024年08月27日18:40

  □马国福

当地群众在图书馆看书

 公益图书馆一角

 

  “24小时公益图书馆是一项纯公益利民项目,群众凭读者证就可免费借书或阅读。”处暑时节,河南省宝丰县24小时公益图书馆馆长娄延召介绍说,“公益图书馆的开办,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读书生活,对实现全民阅读,提高城市居民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娄延召介绍,该图书馆是河南省第一座农民公益图书馆,创办10年来,共接待读者30万余人次,注册读者8000多人,借阅图书200万余册。自2014年6月1日开馆营业以来,前来读书和借阅的城乡群众络绎不绝,尤其是双休日和节假日,馆内几乎座无虚席。有古稀老人,也有儿童,有机关干部职工,也有城乡居民。尤其是今年暑假,这拨人走,那拨人又来,有些家长干脆上班时就把孩子带过来,下了班再接走。

  图书馆内,一楼的图书摆放整齐、分类明晰,历史文化、科技种植、教育法律……各种领域图书俱全;二楼的阅读室环境整洁、十分舒适,有独自坐在某一角落认真阅读的,也有三三两两凑在一起低声讨论的。“这里环境幽雅,空调和饮用水都是免费使用,非常好。”“在这里看书10年了,这里图书种类齐全,没事就会来这里。”“我经常来这里借书,现在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认识我。”……

  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一个以手工地毯起家的乡镇企业家,为何转投图书事业?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做“公益阅读”这个赔钱生意?

  今年60岁的娄延召自小喜爱读书学习,可是小时候家庭条件较差,没有实现自己的高中梦。随后,他在乡农技站、煤矿、某地毯厂工作期间,一直把读书作为第一业余爱好。

  为了偿还地毯厂的外债,同时因为爱书,1998年6月,他和妻子何敏霞来到宝丰县城,租了一间小屋,到集市上、庙会上摆流动书摊,开始了卖书生涯。

  为了去郑州、许昌、南阳购进图书,娄延召一大早就赶班车,进完书后,扛起100多斤的书籍就往车站赶。为了省钱,几毛钱的公交费他都舍不得,常常扛着书徒步几公里。一天一顿饭是经常的。就这样,几年来,他们风雨无阻,在乡镇学校门口摆摊卖书,雨天全身湿透,大风天摩托被吹得快要飘起来,雪天身上披满了雪……

  后来,他们在县城的商场里租赁了一米的柜台。“站在柜台里,我看到妻子清瘦憔悴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孩子也在柜台内安全地玩耍,那一刻,我又是心酸又是高兴。”娄延召说。

  柜台开起来了,妻子负责看顾。娄延召便经常骑着自行车带两筐一二百斤重的书籍,到周边的乡镇赶集卖书。由于夫妻俩能吃苦、不怕累,每天比别人多干几个小时 ,所以书的销售量大,与图书供货商合作得也非常愉快,取得供货商的信任,他们都愿意把书赊销给娄延召,卖完后再付款。夫妻俩抓住这难得的机遇,把眼光放在扩大营业规模上。从一节柜台到七节柜台,一直发展到5家书店;从卖书到卖文化,再到做文化产业;从为社会各界捐书到开办一个公益图书馆,来为社会服务;从个人倡导阅读到呼吁在县里成立读书协会,倡导更多的人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娄延召的爱书梦读书梦实现了。

  读书多了,人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娄延召总结出一句话:读书心不会乱。他明白了一些道理,财富就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在这个社会上幸福的人不是去渴望爱、呼唤爱、追求爱,而要去成为爱、传递爱。

  2014年6月1日,娄延召的24小时公益图书馆在一片反对和质疑声中开馆。起初,亲戚朋友都反对,认为搞公益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但是,娄延召还是把24小时公益图书馆开了起来,而且名声越来越大,因此而受益的群众也越来越多。他相信,只要一直坚持下去,“书香宝丰”就不是梦。24小时公益图书馆是娄延召做公益事业的一个支点, “书香宝丰”才是他更加高远的追求。

  2019年,娄延召被评为全国新时代阅读榜样,这偶然得来的荣誉,让他感到特别幸福。他说:“永远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走到哪里都是一束光!让书香温暖身边群众,用书香引领美好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制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