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赵德润先生主编的《炎黄文化研究》丛刊品读

2024年12月19日18:55 来源:河南法治报

守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赵德润先生主编的《炎黄文化研究》丛刊品读

河南法治报 》( 2024年12月19日 第 14 版)

 

  □刘俊锋

  讲传统文化,最后就一定会归宗到炎黄这儿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深刻理解的语境中,点明了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稳定性和变异性的统一,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葆生命力的奥秘。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我想谈一谈阅读赵德润先生主编的《炎黄文化研究》丛刊的体会。

  20世纪90年代,《炎黄文化研究》曾以《炎黄春秋》增刊的形式出现,经过赵德润先生的沟通运作,2004年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将之办成独立的学术文化丛刊,由位于轩辕黄帝故里的河南省大象出版社出版。自2006年起,增加陕西黄帝陵基金会和湖南炎帝陵基金会为合办单位。目前已出版20集,共400余万字。

  作为中国政府特殊贡献专家、中国韬奋新闻奖获得者的赵德润,是著名文化学者、研究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著名专家,历任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行会长,被聘为国务院参事室新闻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30余年前,他已经深深地感知到研究炎黄文化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主动挑起组织、研究和传播炎黄文化的大梁。

  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历史一脉相承。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炎黄文化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炎黄文化研究》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一道,在研究和弘扬自炎黄时代以来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民族的精神文化家园、增进海峡两岸骨肉同胞联系、加深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开展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使中华炎黄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新贡献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以赵德润先生为引领人的一大批中华文化学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正如赵德润先生说的“炎黄时代,是中华民族从蛮荒走向文明的伟大时代。这一时代有诸多的发明创造,如生产、生活与交通工具的发明,陶器、铜器的发明,绘画、雕塑与音乐的发明,文字与历法的发明等等。需要对这一时代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做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炎黄文化研究》践履和体现自己的办刊宗旨,创新反映研究会及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设立了专论、炎黄二帝及其时代研究、中华文明探源、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思潮与学派、文化丛谈等专栏,在弘扬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中华炎黄文化凝聚中华精神以及为世界文明作出新贡献等方面下了大气力、作了大文章。

在百花争艳、刊物林立的文化园地里,炎黄文化研究既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又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既不同于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综合性社科人文期刊,也不同于各个学科的专业刊物,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术文化丛刊,所刊发的文稿,大都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及与当代文化建设相关,都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