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杰/文 通讯员 涂锦琦
45岁的陈雷是信阳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支队直属四大队大队长,2000年加入警队,在公路巡警岗位工作3年后,于2003年随着信阳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开通,被充实到新成立的高速交警支队,成为一名高速交警。20多年风雨兼程,高速交警这份职业早已成为他终身热爱并愿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高速交警故事
1月7日,晴。阳光铺在沪陕高速公路信阳段764至809公里的路面上,路上车辆不多,陈雷和辅警吴超驾驶警车巡逻在这条长45公里高速公路上,这是他们直属四大队的辖区主线。
距离今年的春运还有一周时间,他们无论是应急预案,还是除雪装备,都做好了充足准备。“希望今年春运能一路畅通,不再像去年那样遇上极端雨雪天气。”看着秩序良好的高速道路情况,陈雷忍不住说了这么一句,2024年春运的一幕幕又浮现在他眼前。
2024年1月31日至2月5日,春节前夕,全国不少地方遇上极端雨雪天气,尤其是河南湖北一带,持续低温冰冻和强降雪天气,并叠加春运出行高峰这一严峻复杂的状况,给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带来极大影响,通行严重受阻,被人们称为“近10年来最难的返乡返程路”。
“我的车熄火打不着了。”
“我的车打滑撞到隔离护栏了。”
“我的车没油了。”
…………
一时间,请求救援的报警电话几乎打爆了高速交警指挥中心。陈雷带着直属四大队全体民警辅警昼夜坚守,组织多个应急保通小组快速投入一线,24小时开展不间断视频巡查、车辆巡逻、定点值守,同时全力开展隐患排查、除雪融冰、险情处置、救助群众等工作,最大限度确保车辆安全有序通行,高速公路畅通。
“沪陕高速公路与淮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处,几辆货车滞留,请速前往处置。”2024年2月2日22时许,夜已经深了,千家万户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高速公路上却异常繁忙。正在巡逻的陈雷和3名同事接到出警指令后快速到达指定现场。只见一辆安徽牌照的货车因路面结冰、轮子打滑而斜停在行驶道和超车道上,基本拦堵了整个路面,后面被堵车辆排起了长队。
“这种情况最易出现二次事故,抓紧救援!”陈雷和同事们当即拿出巡逻车上备好的铁铲,先撒融雪剂,再铲冰铲雪。十几分钟后,货车终于脱困,缓慢向前驶去。然而,救援并未因此结束,因路面湿滑,被堵车辆难以重新启动,不是原地打滑就是脱离行驶线路。陈雷和同事们只好推完这辆车再推那辆车,并叮嘱驾驶人“减速、控距、缓刹”。冬天的深夜格外寒冷,何况这里地处山区,气温在零下十几摄氏度,冻得几人手脚发麻。直到一个多小时后,所有滞留车辆全部安全驶离,陈雷他们才发现,裤脚已被雪水打湿结成了冰,脚和腿更是麻木得难以行走。
“在那六天五夜里,我们人均每天工作20小时,步行3万多步,喝矿泉水,啃面包,感到很疲惫的时候,就在车里眯一会儿。电台一响,指令来了,揉揉眼睛继续上路。”回想起去年异常艰难的春运,陈雷仍历历在目。
对话
记者:为什么选择当警察?
陈雷:我从小就憧憬警察这份职业,最终如愿以偿考入警校,毕业以后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自从成为高速交警的那一刻,我就本着边干边学,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刻苦学习,努力提升业务素养,让自己早日成为道路勤务、事故处理的行家里手。
记者:如何面对工作压力?
陈雷:作为高速交警,面对工作压力时,我会始终牢记职责所在,用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通过调整心态和合理规划来应对压力。首先,保持冷静,遇到紧急情况时迅速判断,果断处理;其次,合理分配精力,避免过度疲劳;再次,做好团队协作,和同事们互相支持分担任务;最后,关注身体和心理健康,通过运动和休息来缓解压力。
记者:对想要从事高速交警工作的年轻人有哪些叮嘱?
陈雷:高速交警的工作常要与群众打交道,可能会面对急躁的司机,甚至会遭遇各种挑战与误解,但这正是考验警察职业素养与耐心的时刻。请记住,细节决定成败,要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才会在工作中收获成就感。
记者:在警察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您有怎样的特殊情感和感悟?
陈雷:作为一名高速交警,我不仅仅是在执行任务,更是在承担责任和使命。警察节提醒我,正是因为我们肩负着神圣使命,才能让高速公路上的每一段旅程更加安全和顺畅。这份责任让我无比自豪,也提醒我保持警觉,时刻为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