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杰
琚雯2023年毕业于河南警察学院,同年入职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总队指挥中心,成为一名高速交警。她日常主要负责接听报警电话、指挥调度、处理突发事件等。一年多来,她已经熟练掌握了快速完整记录报警信息并始终保持情绪稳定的窍门,同时也明白了“警察的荣光从不是自我夸耀,而是人民赋予”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高速交警故事
1月8日中午,不值班的琚雯终于可以享受一个午休时间。她打开电脑,准备写2024年的工作总结。
“虽然我刚刚入警一年多,与那些老民警相比时间不算长,但是每天接警200多个,从这些报警电话里我收获过助人为乐的喜悦,受过不被理解的委屈,也感受过真诚祝福的温暖。”琚雯说。
“2024年,你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事儿是什么?”记者问。
面对这个问题,琚雯想起了2024年8月中旬的一天接到的一个求助电话。
她翻开当天的报警记录,时间显示为“23时30分”。
“那天我一个人在值班,当时指挥中心大厅里很安静,视频显示各个路段畅通。我正在整理当天接警台账时,电话响了……”琚雯回忆起那时的情况。
报警人是个中年男子,他声音里透着慌张,称其16岁的儿子因受人蒙蔽,被骗去河北打工,目前在一辆行驶在京港澳高速豫北段的客车上。接到电话后,琚雯先是安抚报警人的情绪,然后询问孩子的姓名、年龄、当天的衣着,是否带有手机及手机号码和客车车牌号码是什么。好在报警人知道所有信息,唯一不知道客车所在的位置。
琚雯立即将客车车牌号等信息通报给在新乡、鹤壁、安阳沿线的直属三、九、四支队的巡逻民警,希望及时发现该客车。
十几分钟后,直属九支队巡逻民警发现该客车,并一路跟随客车驶入鹤壁服务区。当车辆停稳后,巡逻民警立即上前与客车司机沟通,后将报警人的孩子带下车,并仔细确认其是否安全。
“能感觉到孩子的家人很着急,仅仅在寻找车辆的十几分钟里,他们就给我打来多个电话,均是希望我尽快找到那辆客车。”琚雯说,当她第一时间联系报警人——孩子父亲,并让其到鹤壁服务区接孩子时,对方非常激动,不停地说“谢谢、谢谢”。
“我很理解他们的感受,也将巡逻民警和客车的实时状态、位置等事情处理情况告知了他,希望用我们采取的具体行动来安抚他的情绪。”
一个小时后,报警人终于赶到服务区接到了孩子。在处理完这起警情后,孩子父亲再次打电话向她连声表示感谢。琚雯说,在孩子父亲一声声真诚的感谢中,她终于真正明白了“警察的荣光从不是自我夸耀,而是人民赋予”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对话
记者:为什么选择当警察?
琚雯:我小时候,总能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身着藏蓝警服的身影,那时的我只觉得警察是一个帅气的形象。长大后我又时常在新闻上看到,许多警察在岗位上任劳任怨,他们当中很多人的名字无法被大众所知,甚至直至生命终结时留下的也只有一件染血破烂的警服。但即使如此,从选择到行动,他们始终义无反顾,为的只是无愧于警徽下的誓言和十六字方针。我很崇拜他们,所以非常希望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为保护人民群众安危而奋斗的人民警察。
记者:警察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您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哪儿?
琚雯:我的工作压力主要是来源于和群众沟通时,因视角不同导致群众对我们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就比如,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出现了团雾,而等待在收费站口的群众则会打电话询问:“我们在站口这明明没有雾,为什么还不让上高速?”尽管给大家解释了前方路段有团雾,但是个别人情绪非常激动,有时会让我感到十分有压力。当然,在春节期间,我接听报警电话时,也会频繁收到他们送的祝福:“警察同志新年好,你们辛苦了。”每次听到这些,我都十分感动。原来我在人民公安这条路上奋斗时,有许多人牵挂着警察这个群体,为我们助力。每当感受到这些,工作中的压力就会慢慢化解成为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记者:在警察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您有怎样的特殊情感和感悟?
琚雯:在警察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心中涌动着万千感慨,身为警察队伍中的一员,使命感与荣誉感愈发强烈。这不仅是属于我们的节日,更是人民群众对警察这份职业的认可与尊重,激励着我在从警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牢记初心、砥砺前行。选择警察这份职业,就意味着奉献和付出。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坚守从警初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迎着挑战和困难奋勇拼搏、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