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尹志丹 通讯员 曹子健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简称综治中心)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周口市淮阳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组织领导,突出科技赋能,注重平台建设,狠抓机制创新,积极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对人民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淮阳特色的社会治理之路,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锚定高标准 搭建平台强引擎
淮阳区委、区政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运行”的理念,建设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区综治中心。中心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工作力量和信息资源,下设接待受理、矛盾纠纷调处、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心理指导服务等10个功能中心,19家承担社会治理职能的单位入驻,打造了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共法律服务、网格化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平台,实现各类治理要素的集中汇聚和协同运作,让群众进一扇门、办多样事。同时,该中心设立人大代表工作站、政协“有事好商量”工作室,40余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此轮流值班,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履行监督议政职责。
在淮阳区综治中心,河南法治报记者看到,该中心内还配备了高清公共视频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智能分析平台等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利用网络科技技术,打造了科技法庭、在线调解室等,为高效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进驻单位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打好组合拳 化解矛盾促和谐
“我本来想着打官司才能解决嘞,没想到这儿恁快都给处理好了,还没花一分钱!”近日,淮阳区居民张先生带着一面绣着“真情调解暖民心 依法调解暖百姓”字样的锦旗来到淮阳区综治中心,对工作人员高效处理自己与某医院的医患纠纷表示感谢。在该起纠纷中,淮阳区综治中心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及卫生健康委等相关单位人员组成调解团队,通过“背靠背”“典型引路”等方法为医患双方“开具药方”,最终成功化解了该起医疗纠纷。
据介绍,淮阳区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建立了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淮阳区综治中心整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医患纠纷调解室、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室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提供专业化调解服务。同时,该中心组建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部门调解能手组成的调解队伍,深入乡村、社区,义务为基层调解棘手的情感、债务、宅基地等纠纷。
此外,该区还通过定期培训、案例研讨、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和调解能力。在调解过程中,坚持“法、理、情”相结合,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运用多种调解方法,促使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2024年以来,淮阳区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调解矛盾纠纷3918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7%,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精耕责任田 织密网格保平安
“大姨,最近身体咋样?上次帮你带的药,吃完了吗?”2月26日,淮阳区朱集乡西王庄村第二网格网格员张玉茹开展日常走访工作。走访中,张玉茹通过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所需,收集群众意见,宣传各项便民利民政策,普及防诈、防骗等知识。
据介绍,按照市委“三联三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统一部署,淮阳区科学划分2073个城乡网格,116个专属网格,确保基层治理“一网无遗”。在网格力量配备上,全面落实“一长一警两员”制度。484名政法干部、干警任网格政法联络员,479名包村干部担任网格指导员,347名驻村民(辅)警包村入户;同时,选配专(兼)职网格员2068名,吸纳退休党员、志愿者等9743人入格分包联户。
“网格员作为基层治理的‘触角’,承担着信息采集、矛盾排查、治安巡防、便民服务等多项职责。”据淮阳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全面提升网格员工作效能,区综治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矛盾调解技巧、信息系统操作等方面;同时,实施“选、督、奖、罚”四字诀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和“四到八访两报告”工作法,依托信息化平台,为网格员配备了移动终端,实现了信息的实时采集、上传和处理。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各类问题隐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此外,淮阳区还积极推动网格与其他基层治理力量的融合,建立了“网格+警务”“网格+调解”“网格+志愿服务”等工作模式,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3月19日,该区柳湖街道宛丘社区第七网格员董洁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老旧小区消防通道被杂物堵塞,立即通过“网格通”App拍照上传系统,相关部门迅速响应,清理杂物,消除了安全隐患。
2024年以来,该区网格员通过“网格通”App共采集上报各类信息14.7万条,群众通过“周到办”App上报986件,办结率99.9%,群众满意率96.5%,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聚焦高效能 科技赋能强支撑
“在指挥调度中心,可以清晰看到全区水情、火情等各类数据信息,如果出现风险隐患,系统将自动报警,便于推送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据淮阳区综治中心信息平台负责人介绍,依托综治信息系统,该区汇集全区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环保等各类数据,打造具备监测、研判、预警和紧急状态下的远程调度、指挥等功能的一体化指挥平台,实现了“一网统揽八方事”。同时,该区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手段,对各类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剖析,及时洞察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风险隐患,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此外,该区还开发推广了诉前调解小程序,当事人遭遇简单且争议不大的矛盾纠纷时,扫描小程序二维码填写纠纷信息,综治中心接收后,迅速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与当事人对接,开展专业调解,提高了群众对社会治理工作的满意度。全面推进19个乡镇(街道)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和各村级社会治理研判室建设运行,构建起“区—乡—村—网格”四级穿透指挥体系,在防汛救灾、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促联动 汇聚治理“众能量”
淮阳区综治中心着力加强入驻单位及平安建设成员单位的协作配合,构建“党建+一中心N平台”社会治理体系。该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各入驻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通过会商研判、交流转办等方式加强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各单位主动参与综治中心建设运行,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据介绍,该区制定了55大类338小项信息平台上报事项清单,建立了“网格管理员—乡级—区级”的三级流转和处置机制,使90%以上问题在基层得到了化解;同时,通过大数据预警分析,推动信访量同比下降32%。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了平台支撑和牵引能力,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从‘控事稳局’向‘深耕善治’的有效转型,为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淮阳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春华表示,将通过持续探索创新,谋划更多特色应用,为群众提供“最多跑一地”的高效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地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加码”“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