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保护知识产权纪实

2025年04月24日17:39 来源:河南法治报

       河南法治报记者 吴倩

  2024年以来,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知产办)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高质效检察管理年”活动为主要抓手,坚持以司法办案为中心,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综合履职,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质效,助推我省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服务发展大局

  保障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全省检察机关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注重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省检察院紧密结合省政府制造业“六新”突破工作方案,制发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办理十条提示,组织开展商业秘密案件疑难问题专题调研,着力加强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行为的研究把握,依法起诉侵犯商业秘密案件16人,切实保护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成果;积极融入全省新业态经济发展大势,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趋势,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7家单位会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管理办法,有效保障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注重指导各地结合实际,重点加大农业种业、传统文化、老字号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新乡市检察机关聚焦该市8大产业集群、17条重点产业链,在中原农谷核心区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室并派驻检察官团队,广泛收集侵犯知识产权的线索,延伸职能,全面提供法律服务。

  保护促进公平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为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创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全省检察机关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农领域产品、生命健康产品、环境保护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文化体育产品等方面的侵权假冒行为,加大企业品牌保护力度,推动完善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依法起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假冒注册商标犯罪1400件2701人。罗山县检察院办理的林某某、詹某某等5人假冒注册商标案,被告人侵犯了某国际知名品牌的商标权,犯罪数额高达1亿余元,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严厉打击了“傍名牌”侵犯商标权的犯罪行为。

  聚焦高精特新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有效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全省检察机关持续加大企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开展“一案四查”,准确把握民事侵权、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界限,办理了一批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专利权的典型案件,依法保护了华为、宇通、蜜雪冰城、好想你等一批知名企业品牌的合法权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检察院办理的陈某侵犯商业秘密案,被害单位为国内传感器龙头企业。办案人员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精准认定损失数额6000余万元,依法追捕两名涉案人员、追诉一起犯罪事实,及时告知权利人参与诉讼,协调法院有效处置扣押物品1800余万元,帮助企业减少损失、促进生产经营。

  充分发挥版权司法保护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加大著作权领域犯罪打击力度。 省检察院联合省“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省版权局、省公安厅食药环总队等对10起侵犯著作权案件挂牌督办,营造良好文化市场安全环境。平顶山市检察机关办理的何某甲等侵犯著作权、朱某甲等25人销售侵权复制品案,全链条打击制售盗版教辅图书犯罪,从源头和销售终端同时发力维护教辅市场的正常秩序,入选最高检公布的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犯著作权犯罪典型案例。

  推进一体履职 加强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

  推动完善知识产权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机制。全省检察机关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权利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45件,多措并举化解纠纷、追赃挽损。省检察院指导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检察院通过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权利人保护数据库等系列举措,推动达成赔偿谅解,切实维护被侵权企业的经济权益,相关做法被最高检转发推广,获全国人大代表肯定。平顶山市湛河区检察院办理的武某等5人生产、销售假药案,同步提起公诉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并帮助企业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健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机制。该案被最高检评为打击假冒侵权典型案例。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行刑反向衔接,推动执法司法闭环治理。全省检察机关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因情节轻微不起诉的65名被告人,依法移送行政机关处理,防止“不刑不罚”。修武县检察院与县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签文件、规范行刑反向衔接,8名被相对不起诉人主动缴纳保证金100余万元。南阳市检察院与市市场监管部门统一执法理念、协同联动,对11名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及时移送行政机关。

  稳步开展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督促行政部门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省检察机关依托食品药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公益诉讼法定领域,聚焦地理标志产品、传统文化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信阳市检察机关注重“三融三优”,聚焦聚力特色产业地理标志产品,深度打造“检茶同行”品牌,致力于服务茶企、茶农、茶乡,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党建和业务融合典型事例。荥阳市检察院办理的“河阴石榴”地理标志行政公益诉讼案,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促进当地行政机关保护行业集体知识产权。新乡市卫滨区检察院针对“原阳大米”标志被随意使用问题,督促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原阳大米”品牌长效保护机制。

  改革完善机制 推动知识产权检察机构实质化运行

  建立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辅助办案机制。省检察院研究出台《聘请技术调查官辅助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工作办法》,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作,联合省法院共同聘任覆盖多个领域的7名技术咨询专家、78名技术调查官辅助知识产权案件办理,推动实现技术咨询专家库、技术调查官库共建共享。

  深化履职协作、共建大保护格局。指导各地全面强化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省检察院联合省法院共同开展知识产权检察宣传周活动,并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同时在业务培训、庭审观摩、业务拉练等系列活动中邀请省委宣传部和市场监管、公安、法院等部门参与,持续强化协作,同向发力共促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推动知识产权检察机构实质化运行。全省检察机关注重增配、优化知识产权检察人员力量,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履职水平。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知产办)联合省检察院六部、七部共同开展知识产权领域民事执行和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线索集中摸排活动,共对296件民事、行政执行案件进行监督线索摸排,发现重点监督线索16件。省检察院组织知识产权管辖院开展业务拉练和现场调研活动,现场分享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经验、交流办案中的疑难复杂问题。

  宣传预防并重 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浓厚氛围

  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全省检察机关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举行公开听证、发布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宣传效果。

  省检察院组织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宣传活动,联合省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省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和5起典型案例,在被侵权企业蜜雪冰城工业园区组织开展全省知识产权案件庭审观摩活动,现场普法;指导各地检察机关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洛阳、平顶山、安阳等地制作的多个宣传视频被最高检官微等权威媒体转发。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知产办)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案事例入选河南省检察机关第一届代表委员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事例;注重典型案例培育发布,筛选并发布综合履职典型案例,发挥高质效办案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典型案例

  2024年全省知识产权检察典型案例

  案例一:龙某明等人假冒注册商标案

  案例二:李某娟与武某、郑州某纸制品印刷有限公司破产管理人商标权权属纠纷民事抗诉案

  案例三:成某丽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相对不起诉行刑反向衔接案

  案例四:汴绣地理标志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

  案例五:汝瓷地理标志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

  ■数说亮点

  ●1个案例被最高检评为依法惩治著作权犯罪典型案例

  ●1个事例被最高检评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事例

  ●1个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聘任技术调查官辅助办案等4项经验被最高检转发推广

  ●1个集体、2名个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四部门联合表彰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

  ●6人入选最高检全国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

  ■十项重点工作

  2025年全省知识产权检察拟突出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涉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二是项目化落实知识产权检察重点任务。

  三是以问题为导向促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

  四是持续做优知识产权刑事检察。

  五是精准开展知识产权民事执行活动监督。

  六是做实知识产权行政检察监督。

  七是稳妥规范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

  八是加强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案件办理的沟通协调机制建设。

  九是着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

  十是以数字检察赋能知识产权检察履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