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岳明 王玥 通讯员 郭铮
2020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年来,知识产权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与时代共奋进,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呈现出新面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专利审查和社会服务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催化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的重要作用,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背 景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前身为中国专利局)依法承担着专利审查审批的重要职能。2012年以来,为科学应对快速增长的专利申请数量,经中央编办批复,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外陆续设立6家专利审查协作中心,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直属事业单位。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委托,承担部分专利申请的审查工作,以及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成立于2012年11月,是第三家成立的京外协作中心。经过10余年的建设发展,中心现有职工近1800人,硕士以上学历职工占96%,河南籍职工占85%,已成为高端人才回流和聚集的高地。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审查以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承担了全国发明专利审查量的九分之一,实用新型专利审查量的三分之一,已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军。
筑牢审查质量生命线 打造专利审查“中原标杆”
审查工作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主责主业。近年来,该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工作部署,将审查质量作为立身之本、事业之基,通过机制革新、管理升级、人才强基和技术赋能四大工程,持续锻造专业化审查能力,筑牢审查质量生命线,打造专利审查“中原标杆”。
聚焦前沿,服务国家战略主战场。聚焦国家战略科技领域和前沿技术领域产业发展,深化审查模式创新,打造“专利审查+学术研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三位一体工作专班新模式,践行按需审查,通过组建量子信息专利审查专班,完成1000余件案件的集中审查,助力支撑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针对重点创新主体,开展量子信息专利导航项目,受到研究团队的高度认可,相关负责人受邀参加产业峰会并作主题演讲。
多措并举,织密质量管控防护网。坚持质量生命线理念,深化审查创新,健全能力提升机制,加强结构化联动管理,实施帮助式质量检查与联动式质量改进,做到发现一件,保障一批。圆满完成各年度审查任务,2024年结案准确率优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局平均水平,审查提授周期压减20%,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苦练内功,提升专利审查硬实力。不断夯实审查能力,开展审查标准宣讲培训和指南学习岗位练兵,持续提升业务水平。400名审查员潜心苦练内功,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2024年,共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课题7项、中心课题10项,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两项课题获该局优秀软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
数智融合,打造审查现代化新引擎。全力推进技术革新,积极探索大模型技术在跨领域审查中的应用,完成1000万条数据量化和入库,自主开发并试用国家知识产权局首个大模型中文检索工具,检索成效获该局相关部门高度肯定。
拓展社会服务新维度 构建创新发展“中原模式”
该中心始终践行“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四高四争先”决策部署,围绕河南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拓展社会服务新维度,构建创新发展“中原模式”,为中原崛起注入知识产权动能。
在普惠式服务上拓展网络。参与建立中部六省“2+6”专利产业化合作机制,主动对接省知识产权局、省国资委等单位并建立战略合作,积极参加河南省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月活动,为近30家创新主体提供服务咨询,为300余家企业开展政策和案例宣讲。高质量开展“4·26”系列活动,打造“知豫行”服务品牌,其中,“知豫行·产学研对接”活动,针对高校科研机构筛选的30余件高价值专利,精准匹配近40家企业,助力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精准对接。促进与地方的深度合作,选派12名审查骨干赴外地9家企业参加“助企攀登”活动,开展专题培训30余场、服务咨询40余次。支持22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
在重点服务上提升质量。面向科技领军企业,实施产业强链行动,充分发挥“双新”服务团优势,坚持“一企一策”,靶向发力,为中铁装备、宇通客车等企业提供服务30余次。制订社会服务项目分级管理工作方案,组织专家开展项目评审和结题验收,做到中心出品必属精品。坚持项目历练、岗位成才,分类培养专业服务人才,参与对外服务的审查员占比近50%。
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贴身”助力。与郑州大学等8家高校、科研机构沟通交流,推动创新与专利融合互动。目前,已与河南省科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知产研三方合作平台。服务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量子信息产业、河南“7+28+N”产业链群等重点产业开展专利导航,形成工作专报,并在“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中部六省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推进活动”等场合发布,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聚合力
谱写服务大局“中原答卷”
该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党建工作放到改革创新大局中谋划,谱写服务大局“中原答卷”。
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创新开展“学思想、强党性、勇担当”形势任务教育实践活动,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构建起职工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基层党建质量有效提升,新增6个国家知识产权局“四强”党支部,“四强”党支部总数达24个。202名同志获“四好党员”称号,在提质增效金质奖章获得者中党员占88%。两个党建创新案例从全省284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在河南省机关党建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和优秀奖。党建成果被《中国知识产权报》《先行》等国家级、省级媒体专题报道20余次。充分发挥群团作用,在省直属机关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中斩获团体一、二、三等奖4项,个人一、二、三等奖28人次,展现了豫审青年卓越风采。
锻造尖兵队伍
淬炼事业发展“中原力量”
该中心成立以来,与省知识产权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选派3批共200名优秀审查员作为河南省知识产权联络员,服务全省187家企事业单位。为省内6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超过270场的专业培训,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锻造尖兵队伍,淬炼事业发展“中原力量”。
据介绍,该中心将进一步把牢政治机关定位、经济部门和专业部门定位,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一是确保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制定。全面对标对表“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强化攻坚收官。锚定一流专利审查机构建设愿景目标,紧密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部署要求,结合中心发展实际,前瞻布局各项工作。二是确保做好审查质量提升年各项工作。将2025年确定为“审查质量提升年”,联动开展专项质量分析和风险摸底,征集亮点经验和典型案例,进一步丰富审查政策“工具箱”,进一步形成追求业务卓越、严把授权关的广泛共识,保持良好工作态势。三是持续践行“国之大者”。持续优化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制度,夯实高质量社会服务制度基础;提升高端社会服务能力,培养一批专利分析高端服务人才,夯实高质量社会服务人才基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催化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的重要作用,围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不断优化服务供给,为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巩固拓展服务网络,“一地一策”高标准提供知识产权普惠性服务,打造一批高质量社会服务项目,塑造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公共服务品牌,精准发力强支撑,为中原崛起注入知识产权动能。
“站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关键节点,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更高站位服务国家战略,以更实举措支撑区域创新,以更高水平审查护航科技创新,以更优服务赋能产业升级,奋力书写新时代知识产权事业的‘河南答卷’,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