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吴倩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河南,昨日上午,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多家单位,在郑州植物园举办“万物共生,和美永续”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河南法治报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此次活动时间为5月18日至6月8日,从科普展览到趣味集市,从专家讲座到物种调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邀请大家亲手制作一个叶脉书签,手绘一张树铭牌,观察一只鸟、一棵树,看一场黄河生物多样性展览,寻找黄河边的河南乡土植物……共同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奥秘,为生态保护助力。
记者在活动现场的生态创意集市上看到,家长带着孩子边逛边学,参与手工体验,倾听环保科普知识,积极打卡盖章,完全沉浸在探寻大自然的奇妙中。 除此之外,郑州植物园热带植物温室展览、黄河流域植物与生态功能主题展览及相关体验活动,也让在场的孩子和家长们流连忘返。
据介绍,我省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51处,将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纳入保护范围;建成20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6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黄河鲤等重要水生生物及其栖息环境、野生中华猕猴桃等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建成野生动植物救助与保护机构18个、动物园13个、植物园20余个,重点野生动物及高等植物就地迁地保护不断强化;建成棉花、西瓜甜瓜、葡萄桃等3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和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遗传资源保护利用逐步加强;已完成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新增林草地和耕地约0.73万公顷,生态系统修复治理稳步推进;获批建设4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连续3年开展黄河流域(河南段)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等工作;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成效评估,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我省还评选出河南自然博物馆、郑州自然博物馆等10家省级科普基地,陆续举办生物多样性短视频征集、主题绘画创作、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志设计等活动,公众参与热情高涨,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逐步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