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10月26日电 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食品安全法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同时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要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施行,2015年进行了全面修订,2018年和2021年进行了两次修正。今年再度小切口修法,针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和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监管作出完善。
报告介绍,今年5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开展了检查。这是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四次执法检查。
报告指出,食品安全法修订实施以来,国务院及各部门、各地方认真贯彻实施法律规定,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近五年来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高位。从检查的情况看,食品安全法实施成效显著,为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用“最严谨的标准”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持续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报告透露,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等多项规定,建立多部门多领域合作的标准审查机制,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93项,涵盖日常消费的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涉及各类食品安全指标2.3万项,为落实全链条监管、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抓手。报告指出,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推动全国309.8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配备115万名食品安全总监、949万名食品安全员,“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成为企业风险防控的常态化措施。
孩子们的“盘中餐”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报告指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持续加强。全国93.1%的中小学建立了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保障家长参与重大事项监督。全国16万余名责任督学每月进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督导。畅通师生食品安全问题反映渠道,建立问题办理机制。截至2024年底,各地共投入103亿元改善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提高至98.5%。
对于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报告从8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其中包括尽快启动食品安全法全面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