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如何让民企更“轰鸣”? —— 济源在全国民企竞技场上“一城三席”的精神密码解析

2025年10月30日11:23 来源:河南法治报

       河南法治报记者 荆锐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地域不大、人口也不多,但这个标注着“产城”“融合”字样的示范区,却在“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醒目地划出属于济源的一席之地。

  日前,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新榜单中,金利金铅(第二百零六名)、万洋冶炼(第二百五十四名)、济源钢铁(第四百五十二名)3家企业强势登榜,实现“一城三席”的亮眼突破。

  为何他们能在全国民企竞技场上脱颖而出?答案就藏在3家企业共有的精神密码里:党的建设,正以红色“引擎”之势,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党建为舵 把准方向的“定星盘”

  “党建工作做实是生产力,做强是竞争力,做细是凝聚力。”在济源钢铁的党委会议室里,党委书记李玉田指着墙上的党建与生产融合流程图,话语掷地有声。

  2001年企业改制以来,济源钢铁便把党建嵌入公司治理的每一环。面对市场波动,济源钢铁党委提出“做精、做专、做强”战略,从焦化、烧结到炼铁、炼钢,再到轧钢成品,每一个车间、每一个高炉旁,都有党支部的战斗堡垒扎根。

  236个党员示范岗在车间里亮明身份,74名党员突击队队员冲在生产一线,将生产经营中的“硬骨头”作为党组织活动的“主战场”。如今的济源钢铁,实现了“由铁到钢、由钢到材、由建筑用钢到工业用钢、由普钢到优特钢”几大跨越,目前优特钢占比超70%,产能销售收入比位居国内同行前列。

  万洋冶炼的党建故事,要从建厂之初讲起。“万洋的发展,最大的法宝就是听党话、跟党走。”万洋冶炼总经理卢振海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翻出泛黄的建厂档案,“你看,这是我们成立党小组后的记录,第一次会议就是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从淘汰落后烧结工艺,到拉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每逢关键节点,党委总能把握企业航向。

  今年,万洋锌基材料绿色智造项目收尾攻坚,工期紧、任务重,项目指挥部一大批党员骨干冲锋在前,团结带领党员职工不断按下施工快进键,项目比预期提前20天点火试车,万洋人的精神风貌中,党员风采尽显。

  党建为桥 从“两张皮”到“一盘棋”

  “以前总觉得党建和业务是两回事,直到看到党员在技术攻坚时的冲劲,才明白两者能拧成一股绳。”金利金铅车间主任王涛涛站在液态铅渣直接还原技术生产线旁,指着设备上的“党员先锋岗”标识介绍。

  承接科技部重大专项时,金利金铅党委牵头成立党员技术攻坚队,23名党员轮班值守,攻克12项技术难题,最终让这项国际领先技术落地生效。如今,金利金铅获207项国家专利,有近六成的研发团队核心成员是党员,车间里的“党员责任区”成了安全生产与技术创新的“放心区”。

  济源钢铁则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破解融合难题,让党组织与管理层深度融合。“我们车间主任是党员,党支部书记也懂生产,开会不用绕弯子。”轧钢车间的老工人齐维涛笑着说。

  企业坚持从一线发展党员,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2019年入职的大学生李佰林,因为在技术革新中表现突出,短短4年时间就被吸收入党,如今已是单位的骨干力量。他常说:“是党建给我了成长的‘加速器’。”

  党建为根 把“企业账”算成“民生账”

  “兴百年万洋,富四方百姓”——这不仅是万洋冶炼建厂的宗旨,更是融入血脉的担当。

  “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万洋冶炼党委班子在一次次讨论中形成的共识。企业扩股时,党委班子决定原有的股东一律不再扩股,优先吸纳周边村民入股,家庭困难的由企业担保贷款,还立下“挣钱给群众分红,亏损由公司承担”的规矩,至今已给村民分红超20亿元。

  今年秋收遭遇连阴雨,万洋冶炼的农机服务队全天候待命,为周边5000多亩农田抢收抢种。村民李大爷握着党员志愿者的手说:“多亏你们,俺家的玉米才没烂在地里。”

  金利金铅把党建活力延伸至公益领域,乡村振兴项目里有党员的身影,见义勇为事业中有企业的捐赠,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爱心企业”“河南省见义勇为优秀企业”等称号;济源钢铁则在捐资助学、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力,近年累计向社会捐赠超3000万元。

  党建做实了,就是凝聚力;做细了,就是竞争力;做活了,就是生命力。

  在济源这3家民企身上,红色“引擎”正持续“轰鸣”,不仅驱动企业在500强榜单上站稳脚跟,更绘就了企业强、百姓富的和谐画卷。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济源将紧紧围绕“愚公移山谱写新篇、‘两高四着力’做示范”奋斗目标,以入围企业为标杆样板,持续深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深度融合,不断扩大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广度与工作实效,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良性循环,为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红色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