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民同心 与法治同行】桐柏: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步履铿锵

2024年11月15日17:43 来源:河南法治报

河南法治报记者 王海锋 通讯员 李彦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桐柏县地区生产总值101.75亿元,同比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2亿元,税收收入完成5.2亿元。今年1月至7月,该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3亿元,同比增长6.4%,成功申报规模以上企业48家……全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桐柏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突出“打造区域版、形成增长极”这条主线,着力在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转作风上持续发力,持续聚焦“现代化国际碱都”“全国知名茶乡”“中国文旅名县”“中华生态休闲康养福地”发展定位,加快融入生态经济带(淮河、汉江生态经济带)、形成创新区域版、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不断擦亮“英雄桐柏”“生态淮源”两张名片,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桐柏实践的新气象持续呈现、新活力不断迸发、新愿景加快实现。

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体系迈出新步伐

在位于桐柏县的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源化学)生产基地,一条条生产线正在高效有序地运转。经过蒸发、煅烧、包装等环节,一袋袋纯碱被快速装车,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中源化学是一家主要从事天然碱勘探开发,相关衍生产品加工与销售的企业。自1998年成立以来,公司坚定不移走“绿色、循环、可持续”之路,不断提升资源开采和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构建起以天然碱化工为主导的生态型产业集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然碱循环经济产业链。

紧扣“双碳”目标,中源化学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生产。在资源开采技术方面,公司成功研发单井吞吐溶采技术、井连通溶采技术、水平井溶采技术。其中,水平井溶采技术在深薄层天然碱矿试采成功,在国际超深、超薄层盐类矿藏的开采方面取得突破。在生产加工技术方面,公司通过“倍半碱”技术、“一水碱”工艺,对生产装备进行大型化、节能化改造,让天然碱制碱做到“低成本、高品质、无污染”。

目前,公司在天然碱开采、加工领域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工艺技术和经济效益指标持续领跑行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3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桐柏县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积极开展科创平台能效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壮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行动,以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全县以碱化工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为主的“5+7”重点产业链群加快形成。今年前7个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

推进创新平台能级提升。以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碱硝化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的需求和优势,布局构建15个适应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实现重点产业链全覆盖,积极推动21个市级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能力跃升,开展6项前沿技术研究,提升创新能力。

培育高层次创新主体。以争创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和培育力度,完善梯次培育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评尽评。今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7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家,“瞪羚”企业达到2家,创新龙头企业1家。强化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的指导,推动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催生高质量科技成果。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线,常态化开展线上企业技术需求、高校科技成果双向征集,实施精准双向推送需求32条,转化科技成果6项。巩固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大、郑州轻工业大学等高校与中源化学、沃丰德、金牛电气等企业的科技合作交流,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落地投产,新设立康相涛院士工作室,“院士圈”不断扩大,“院士经济”正在成为桐柏高质量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彰显新活力

在桐柏县沃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枯草芽孢杆菌、1.5万吨酵母培养物的项目厂房,工作人员正在实验室内有条不紊地开展研发工作,为项目投产做准备。

沃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孟铁庄说,该项目投资13亿元,占地122亩,研发生产的生物科技产品主要供给饲料加工企业和动物、水产养殖企业,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力,减少动物对粮食饲料的需求,进而达到减量替代且不降低动物生产性能的效果,符合国家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导向,市场前景广阔。

桐柏县坚持“项目为王”的经济发展导向,紧盯目标任务、紧盯要素保障,主动作为,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为桐柏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该县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聚焦“三类500强”企业,细化图谱、制定清单,靶向对接、精准招商;开展“营商环境成果巩固年”活动,迭代升级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案,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良性互动;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聚焦关键技术、新品研发、设备更新、品牌塑造等方面,加强服务指导,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提产扩能。

该县优化完善项目集中攻坚、联席联动、联审联批等机制,聚焦碱化工主导产业,重点支持重质纯碱、小苏打生产等项目,培育发展轻质纯碱、食品级纯碱等产品,配套引进可降解塑料、玻璃等生产企业,形成优势突出、延链成群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个一批”有序推进,100个省市重点项目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75.65亿元,顺利实现“双过半”。桐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晋升一星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总投资118亿元的天然碱伴生盐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新引进的海格化工5万吨离子交换树脂等重大项目已落地。

桐柏县以金银矿为主的末端产品开发作为突破口,支持重点矿山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力促永兴矿业、银洞坡金矿(清华新材料园)新上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立华牧业畜禽养殖一体化示范园等重点产业园建设,积极谋划实施年屠宰1000万羽肉鸡加工厂等后续配套项目;同时,把建设优质企业和企业家梯队作为战略工程来抓,用好“万人助万企”活动载体,完善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包联服务,坚持“一企一策一案”,培育塑造“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桐柏企业和企业家群体。

以城带乡城乡融合蓝图绘出新景象

初冬时节,走进桐柏县的城市乡村,一条条道路宽敞整洁,一处处河道清澈透底、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一幅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

街巷干净整洁,文化氛围浓厚,景观各具特色,休闲氛围更浓,谈到桐柏县清淮街道的变化,当地居民感受最深。

“现在道路改造好了,排水系统通畅了,环境变美了,生活越来越舒心了!”家住清淮街道莲花堰安置区的居民舒义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聚焦城市品质更优,桐柏县城区以“桐柏家园”和“三茶”统筹产业园为支撑,持续做优核心发展区、完善功能配套区,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样板。完成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紧扣“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持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全链条服务体系,深化拓展红色文化“七个一”活动,并以办好“2024红茶世界·‘三茶’统筹发展桐柏年会”为契机,进一步擦亮“桐柏,一个‘氧’‘养’得意的福地”城市名片。

聚焦城市管理更暖,加快一二三水厂改造扩容,完成“五网入地”工程和老旧供水管网、入户管网改造,成立二次供水办,全力破解城区安全饮水难题。持续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实施“撤箱换桶”,打造三源大道垃圾收集、保洁示范街。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推动公共停车场、充电桩等市场化运作,有效盘活城市公共资源。实施“净美城市”雷霆行动,持续开展“双违”整治,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实施百村提质工程和示范创建行动,高质量打造东中西3条“千万工程”示范带、20个和美乡村、9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加大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同时,守牢生态底线,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和淮河流域系统治理方案落实落细,启动淮河源空间规划编制,并稳步推动“幸福淮源行动”,持续巩固桐柏绿色发展优势。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定不移做强特色农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力推进违法占用耕地治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确保全年粮食总面积稳定。持续完善茶、艾、菌、花“4+N”特色产业布局,新发展茶园5000亩、中药材3000亩、水果园2000亩。加快养牛大县建设,推动牧原1场、生猪屠宰场达产,助力立华牧业全产业链建设、柳江牧业增产达效。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持续丰富文旅新业态,完善“全域旅游”规划布局,实施“引客入桐”行动,发展壮大“氧吧经济”。启动县城近郊旅游环线建设,加快交旅融合步伐。发挥淮源景区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一批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文旅项目落地建设。加强文旅文创、文娱节目、旅游线路的研发推介。

实施乡村(邻里、社区)中心创建行动,因地制宜完善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10分钟”健身休闲圈等,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需求。实施“亲民化改造”工程,立足居民实际需要,拆“柜台”,设“客厅”(会客厅),建设易进入、可互动、能共享的开放式空间,为群众提供“面对面、零距离”服务,努力让广大群众在共同奋斗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